課程概說
以學校於文化古蹟之地理文化環境為主軸,將承載200多年的鹿港老屋,我們將帶著孩子透過課程的引導來展開認識。就在2019年03月新聞報導中的「鹿港百年老建築拆除」事件,讓居民有感「一下子就化成瓦礫堆」。
因此,我們將透過觀察與欣賞鹿港老建築,嘗試開啟與這時代孩子們的對話。鹿港老屋對我們路程距離雖是緊鄰,但對鹿港老建築故事也許是陌生?但這卻是鹿港在地文化中的不捨與思念?
將透過鹿港老屋一系列課程,不僅是呈現外在建築「立面外觀」樣貌,瞭解鹿港不見天街的繁華勝景。透過建築內的「形式結構」,感受當時港口貨物集散地的運作考量,豐富我們對空間構成機能之想像。最後以「鹿港中山老街」(昭和建築)為嘗試,學習文化古建築的色彩,輔以建築窗飾為其表情臉譜,以累積孩子們的美感素養。
美感預期成果
以在地鹿港老街為啟發,除了讓孩子瞭解鹿港在地生活及環境文化,透過實作探索老屋奧秘,學生成品將在校門口處擺放欣賞。
教師課後省思
學生學會老屋建築結構對於美感造型變化的影響,並能理解轉化融入新的元素賦予老屋新的生命。學生能經由練習結構模型活動,對秩序與造型上的構成也能有所理解。
課程規劃
- 01鹿港街屋多元的立面外貌風格觀察
1.日治時期:水泥塑造。2.巴洛克:洗石子藝術裝飾的表現至現代式幾何塊狀體的鑲嵌組合。
- 02老屋立面外觀色彩
學生透過老屋照片來回比對的觀察,學習調製類似色的層次變化。
- 03老屋構圖創作(一)
學生觀察二、三樓建築層屋體的色彩比例變化及試畫。
- 04老屋構圖創作(二)
學習屋體建築線條的塊面展現。
- 05老屋構圖創作(三)
作品細節的修飾與處理。
- 06老屋創作的分享與回饋
古建築與現代建築的對比色彩:環境色彩以簡潔樸素基調與五顏六色的繽紛色彩,象徵人們忙碌擁擾、繁雜喧囂的都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