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延續108-2美感課程計畫中已實行的結構課程,在這次申請109-1的美感課程中希望可以從結構出發,設計符合目的的構造物。此次課程設計的構造物需符合「頭戴舒適、平穩、輕巧、高度超過50公分且能抗拒基本風力的特性。」
首先,設計構造物中的零組件,進而思考為了達到上述目的,零組件之間的結合該如何設計(物理結構或是化學結構)。之後,若能進一步針對自己設計的構造物思考其視覺美化,則針對結構物的視覺形式美感,如: 簡約或對稱...予以加強,並注意組件間的比例關係、顏色或材質的選擇更佳。
零組件的設計統一採用紙張媒材,藉由紙藝,雕、摺、結合,設計出零組件的造型,思考結合的方式,檢視結構配置和均衡設計,創造出力與美兼具的構造物。
美感預期成果
理解構造構面,並著手練習製作出一個符合目的的構造物,在實驗過程中思考嘗試不同的接合方式,於兼具穩固與輕巧中呈現一個合宜的構造物。
教師課後省思
過程中學生對於紙材的操作比較陌生,以往在搭建結構造型骨架時學生都習慣用硬挺堅固的材質,而運用紙材時普遍都會先選擇厚且硬的紙,但卻會遇到不好型塑的問題,所以如果再操作一次課程,我應該會在對於紙材造型上會在多留一些課堂時間,讓學生對紙材的厚薄與造型的練習有更熟練的練習基礎後,才會進行到去思考設計構造物造型與表現。
實作過程中學生對於構造物的穩固、重量、高度與耐風力各個面向的思考常會有顧此失彼的狀況,所以在過程中需常提醒學生避免過度使用黏貼材料讓作品穩固卻過於笨重時,也可以適度地嘗試用卡榫或減少零組件或在零組件的造型比例上可再進行調整。
- 01構成美感
教師運用《美感入門》構造篇,帶領學生認識何謂構造。引導學生觀看周遭的自然物、人工物的構造,說明構造物其中內含的組件形式與組件之間接合的方式。紙張基礎知識學習:紙張的製作流程、相關知識與特性並認識生活中的紙張。
- 02紙的可能性
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紙材,以切割與摺紙的方式來構思不同形式的零組件。
- 03構造物發想
思考不同紙材與形式的零組件之間如何結合與排列,可嘗試設計卡榫或以黏合的方式進行結合,能符合"頭戴舒適、平穩、輕巧、高度超過50公分又能抗拒基本風力的特性",完成草圖設計。
- 04構造物結構製作
草圖設計完成後,思量不同紙材製作的零組件該如何配置較為合宜,與教師討論後再進行製作。
- 05構造物結構補強與修正
製作完成的構造物經過秤重與抗拒基本風力的測試後,可再思考有無需進行刪減調整與增加補強的部分。
- 06構造物的討論與分享
小組成果發表:須說明設計理念與採用的零組件設計造型,彼此之間結合的方式,並接受同學的發問與回應,對作品進行反思與討論,填寫評量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