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課程活動主要透過閱讀文章【跟爸媽像朋友一樣相處,真的很難做到嗎?】,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家庭動態中不同父母類型的特點和影響。透過這個過程,培養學生的同理心,讓他們更能體諒父母在教養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同時練習以積極方式進行溝通,培養解決問題的技能,以建立良好的家庭關係,並教導他們如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衝突。透過閱讀、討論和實際應用,學生能夠深入理解不同父母教養方式的差異,並學習運用「溝通三明治」適當地回應及表達,促進更健康的家庭互動。
課程目標
- 通過閱讀文章「跟爸媽像朋友一樣相處,真的很難做到嗎?」,了解不同父母類型及其對家庭動態的影響。
- 探索民主型、寵溺型、威權型、忽視型四種父母類型,並思考每種類型可能帶來的挑戰。
- 強調同理心,體諒父母的不足之處,並學習如何以正面的方式與他們溝通。
- 實踐「溝通三明治」概念,學習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以解決家庭問題。
教師課後省思
教學觀察
在這學期的閱讀課中,我觀察到學生的閱讀態度有了顯著的轉變。起初他們對閱讀報紙持排斥態度,但隨著他們接觸到安妮新聞的內容,他們逐漸對閱讀產生興趣,甚至期待每次的閱讀課。這讓我深深讚嘆安妮新聞的精心編輯。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安靜地閱讀文章並撰寫閱讀心得,這不僅訓練了他們的文筆組織能力,也讓他們透過聆聽特刊的內容學習到與生活相關的社交技巧和不同聆聽的面向。這樣的轉變令人欣慰,我相信這將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
課程反思
在閱讀課中,因時間限制,我們經常僅能進行閱讀和寫作閱讀心得。然而,我意識到若能延長課程時間並增加分享與討論,將使課程更豐富。這樣的設計能讓閱讀能力較弱的學生透過活動與同儕互動,更有效吸收文章內容。
未來,我計劃保留更多時間進行課程,以確保學生有充裕機會分享閱讀心得。這樣的安排能促進學生間交流觀點、深化理解。
這樣的改進能幫助閱讀能力較弱的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並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透過這樣的課程安排,每位學生都能獲得更豐富的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