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希望利用帶領學生進行色彩和構成實驗,進而改善美術教室外長廊空間色彩氛圍之效果。此課程一開始請學生利用色票比對長廊白柱上小部分橙色磁磚及教室藍色立牌等二種環境色彩,之後回到教室進行色彩實驗,先用廣告顏料調製平塗相同顏色,再將這二色彩分別加入三種不同比例的黑色和白色,觀察二個環境色彩調色後的色彩明度變化,之後構成設計後的形剪下來,同學找出合宜的色彩和構成搭配後,將其黏貼於較硬卡紙上(6 格磁磚為單位),再利用黏土膠暫時黏貼於白色磁磚牆上,感受不同的視覺效果以及合宜舒適的環境形色構成視覺感受。

美感預期成果

此課程為「長廊調色盤」之延伸。
1.透過 ppt 講解思考色彩對環境的美與不美之視覺感受。

2.透過色票比對,能觀察校園中的環境色彩。

3.透過調色的練習能辨別色彩明度的差別。

4.在不同明度環境色彩搭配的過程當中,練習找到合宜的色彩和適切的組合構成。

5.培養孩子對空間環境色彩的感知能力,懂得在空間當中創造合宜的色彩、色彩構成視覺空間。

6.期望孩子發現探索環境色彩問題,進而用色彩設計解決空間的色彩美感不足現況,培養對環境色彩及構成的思考能力,提升能分辨環境當中合宜色彩及構成美感的人文素養。

教師課後省思

依據美感課程中「色彩」與「構成」構面,設計以「長廊磁磚變身」為主題,依課程計畫實施結束後,歸納出「課堂教學觀察」及「教學問題與對策」兩部分來說明:
(一)課堂教學觀察

1.在校園環境中進行色彩觀察,利用色票記錄對校園建築環境色彩的搭配感覺,打開孩子對環境色彩觀察的視野。

2.對於校園建築整體色彩的分析,可以幫助學生尋找更多適合環境的色彩。

3.學生走訪學校環境,觀察周圍環境美和不美的色彩搭配,學生能觀察並充分的發現校園色彩,更引發孩子的學習力。

4.校園觀察後再進行長廊磁磚的色彩與構成實驗課程,可吸引學習興趣與參與度。

5.在進行長廊磁磚變身實驗時,孩子頗有成就感,顯得開心,在調色的過程當中發現原來色彩有非常多的色階。

6.在調色的過程中發現,加了不同比例的白色和黑色,可以產生色彩的明度變化,在搭配時也能從中觀察色彩的微妙變化。

7.利用三角形餅乾讓學生簡單又有趣的進入較抽象的構成世界,有效啟發學生對構成的認知與應用方法。

8.多數學生回饋給老師的心得,都相當肯定美感課程中帶給他們對色彩及構成的認 識,能感受到色彩細微的明度變化、選擇色彩的時候必要的環境色彩搭配及與構成的組合應用。

(二)未來教學規劃與建議

1.除了觀察環境色彩及構成組合設計,未來亦可延伸課程,例如以觀察建築物質感課程,比較建築質感的差異。

2.觀察環境色彩調色課程,若為一週單節時,因時間有限,常會影響到下一節課,未來實施時以二節連課為佳,以利掌握學生進行時間。

3.實作部分,在三個環境色彩中調入不同比例的黑和白→調出色階→繪製→必須在一節課內完成,時間太過於緊迫,部份學習單可以讓學生帶回,在家中預先畫好,以便於下週課程進行。

4.此課程中也可實施於窗戶部分,以窗花色彩明度變化及構成進行環境色彩美感實驗。

5.學生進行顏料調色時,容易忽略調色明度的掌握,因此老師必須適時提示可以加入白色或黑色的顏料量或稀釋顏料加水的量,改變顏色明度系的色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