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本課程運用安妮新聞第14期中提供的腳色設定與穿搭建議,檢視與反思日常生活中的穿搭習慣,了解流行趨勢及元素運用,尋找專屬穿搭風格,建立不同時空背景下適用、突顯個人特質的服飾組合。第一堂課,課前先請學生蒐集滿意的便服照,走秀展示;互相描述對於彼此穿著的第一印象,票選最受歡迎造型師,感受穿搭風格與個人性格的關聯、成長過程對於服飾的需求及喜好變遷。第二節課,瀏覽安妮報紙、分享最有感的專欄;假設自己是服裝設計師,為喜歡的服飾風格擇定一個主題,配合歷史課本第二章「那些穿著的歷史」中不同時空服裝發展的特色,初步繪製、確認基本人物設定,例如:年齡層、職業別、材質觀感等。第三節課,以時裝週走秀影片引起動機,修正參酌草稿,使用各式人物模板進入製作階段。最後,參考流行雜誌封面設計、攝影技巧,加入喜歡的背板;分享作品,教師回饋,討論服飾裝搭對於個人及群體的時代意義。
課程目標
- 檢視與反思日常生活中的穿搭習慣。
- 了解流行趨勢及元素運用。
- 尋找專屬穿搭風格,建立不同時空背景下適用、突顯個人特質的服飾組合。
- 反思服飾裝搭對於個人及群體的時代意義。
教師課後省思
本期報紙作為教學工具,與歷史教材主題相關,並為高中階段易感興趣議題,可與校本課程結合發揮。平日同學仍多穿著校服到校,較無機會看到每個人日常校園外的裝扮,介紹自己喜愛的服飾感覺很新鮮,也會進一步思索自己適合什麼樣的服飾、時代趨勢如何形成與流傳。課堂閱讀時間有限,本次並未要求學生閱讀特定頁次,而是由教師帶領大致瀏覽後,自行選擇感興趣的標題細讀、並參考「最???五套穿搭」施作個人穿搭風格草擬。第一堂課希望藉由服飾的發展歷史與多元風格,引發學生對於外貌議題的討論,繼而找出讓自己舒適自在的裝扮,製作自己獨特的服飾設計圖,進而思考服飾穿著與自我認同的關聯性。
其次,安妮新聞提供的多元視角,可作為學生思考的基礎,有人對於其中某個篇章分享的穿搭法則表示欣賞,也有人對於其中某些角色或職業的扮裝特點感到有趣、更加認識到不同工作需求的服裝設計等等。
其中,比較需要留意的是,教師應提醒同學用欣賞的角度看待每個人對於服裝與飾品的選擇,無論是符合目前中學生身分的學院風、青少年流行文化、或是經過設定的角色扮演,甚或是樸實百搭的無印風……,都有各自思考的關鍵,建立正確價值觀,避免流於家庭社經地位的比較,造成炫富或自卑心理。後續課程規畫將以更貼合生活實務與課綱學習內容的方向作規劃,持續著重於造型主題的文史演變,結合家政相關專業科目教學內容,促進學生自我認同與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