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本課程設計以「里山的色彩」為教學核心,源自於日本的漢字「里山」,日語發音為「Sa-To-Ya-Ma」。「Sato」是「里」,「Yama」是「山」。「里山」指的是包含住家、村落、耕地、池塘、溪流與山丘等地景範圍。學生在七年級的校訂課程已由特有生物保育中心的專家進行整學年的里山課程,本學期希望帶領學生探索在地色彩的多樣性,引導學生探索天然色彩在生活中的應用。利用在地自然素材,如:植物(花、果、葉、根、莖)等進行一系列色彩的探索及應用。
讓學生從植物採集、槌染過程中發現色彩,觀察並比較植物色素在添加不同媒染劑的布料上呈現的色彩變化。以植物染方式製做「彩色蛋色票」,讓浸泡時間長短呈現不同彩度的色階,體驗不同色階變化的水煮蛋,部分染材能將植物的色素染至蛋殼上,形成獨特的圖像與色彩,讓餐桌多一道美味營養且美麗的料理。有了植物染的基礎,進一步讓學生將白色的「風呂敷巾」染出喜歡的色系,最後試著將帶有里山色彩的風呂敷巾應用在生活中,用來包裹餐盒及生活物品,並分享美感體驗心得。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欣賞在地色彩之美,認識生活圈(校園)常見植物,從採集、敲拓、提煉染液到透過不同技法,染出變化豐富的天然色彩,了解在地染材、香草植物及其應用,從飲食到生活家居,明白天然染的優點,建立環境永續利用觀念。
  2. 學生能透過不同媒染劑調配出合宜的色彩變化,觀察天然色素、金屬離子、空氣的結合所產生的色彩變化,欣賞色彩漸層與融合之美,在生活中能減少使用人工色素、人工香料、化學染料、塑膠袋等,建立友善環境概念。
  3. 學生能欣賞同儕的創作,落實美感生活化、生活美感化。

教師課後省思

本學期以里山的色彩及其應用為課程設計的核心,同時推廣植物染色及減塑的環保永續概念,從學生實作中帶領學生認識校園植物及認識季節色彩的變化,或許在色彩部分會受限於纖維布料或染材植物的季節性,但在製作過程中學生能了解天然染色的過程及色彩週期如自然循環,透過長時間淬練與手作過程,其價值及色彩感知的重要性,非快速但汙染性高的化學合成染料可比擬。

學生在分組過程中,共同學習團隊合作,一群人一起做一件事。從分工中學會溝通與協調,從分享中學會傾聽與說話技巧。本學期增加學習單的寫作時間與分享,讓學生學習後設認知與做筆記的習慣,同時能欣賞同儕的筆記、心得與作品,進而發現自己的優點與待改進的地方,最重要的是肯定並欣賞自己創作作品的獨一無二。

六小時的美感教育課程,學生從理解事物與事物間的關係開始,經由實驗、調查、創作與發表,培育了孩子的觀察、分析、討論以及分享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打開眼睛看見生活中環境的美好、並省思自我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