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藉由從分析生活中的布製品圖像構成,色彩組合運用給人的感受,將自我內心的感受轉換成具體的形式呈現。
第一階段:發現日常布品的色彩,以台灣原創花布如印花樂作品等等為例,對照視覺課本的單元圖例,介紹色彩的運用的法則。
第二階段:探索日常布品構成原理,讓學生嘗試說明日常布用品中色彩組合及樣式的運用方式,讓同學討論分析,進而小組練習推展以季節為主題的布色及圖像。
第三階段:應用發展出地方特色花布,學生可選擇與花蓮在地相關的素材做元素,配合自身的對在地素材的感受在顏色及圖像上做表現設計。
美感預期成果
- 認識生活中色彩運用的關係
- 藉由色彩運用來表達個人感知
- 透過同學彼此的分享,了解他人對色彩的感受
教師課後省思
課程安排的節數比實際需求少,對於色彩有概念式的建立後,要將對於色彩的感受運用並實際表現於設計中,仍需學生更多的時間反芻與練習。在第二堂課,覺察生活中的色彩,可以發現學生能從生活環境中去挖掘平時沒有留意的角落及色彩並記錄下來,從作業的呈現更能感受他們的覺察。
特色花布的設計採分組方式進行,發現學生們的發想很常從食這個部分出發,課程需調整的有學生的分工程度及時間安排。將主題構思轉化成圖像可能需要再獨立出一節課,介紹印花及圖案的設計配置方式,才能將主題轉為圖像化的呈現。
課程規劃
-
0{{(ke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