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進行校園踏查,找尋校園中花卉植物,觀察其花卉植物色彩並拍下照片後,學生以壓克力顏料,練習調製出該花卉植物的主色調,並將營養午餐所喝的塑膠牛奶瓶,進行回收再利用,將其裁剪成四瓣、五瓣或六瓣花型,進行單色系的色調深淺調性彩繪。彩繪完成後,裝置於校園中,嘗試以人造仿自然的色彩意象,體驗校園環境與色彩生態意象的關係與色彩合宜性問題。
美感預期成果
本課程為「配色不NG」課程之延伸。
1.學生透過課程加深對色彩知識美感的分析與判斷,使學生對環境色彩美學的合宜性有實際的佐證與反思。
2.強化色彩美感與環境呼應的重要性,學生能透過操作體驗,發現色彩與環境合宜問題。
3.運用色彩調性的相互關係,辨識出視覺的色彩美感。
4.再現自然色彩的調色能力。
教師課後省思
時間上的安排可以再增加一至兩節會比較充裕。因為學生對於調色的嘗試需要再多練習。把學生放到校園去觀察這件事學生都很喜歡,覺得很新鮮。透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會更主動的關心生活環境,打開新的「視」界。可以再有更多的嘗試。觀察自然再把自然色彩再現,過程雖然沒有很順利,但最後學生將色彩調製出來後都很有成就感並也慢慢建立信心。也讓學生了解師仿自然的重要性。
- 01花好尋色
「發現探索」 校園植物色彩,整合自然色彩知識。蒐集校園植物色彩。教師分享自然植物的四季與色彩,學生記錄重點筆記。
- 02花好尋色
「發現探索」 校園植物踏查、並觀察植物色彩。蒐集的照片盡量要有花。
- 03好色知途
「嘗試體驗」 自然色彩的情境學習,透過操作歷程,做中學,體驗人為取色的細心觀察與色彩比例關係。運用人工的24色水彩顏料盡量調出跟照片一樣的植物色彩。
- 04好色知途
「嘗試體驗」 做顏色的再次校正。確實將調好的顏色放在照片或調色盤旁確實做比對。
- 05來自色彩的問候
「運用與整合」 具體調製的色彩意象,釐清用色目的。 將之前蒐集來的牛奶、優格瓶剪成自己想要的花造型,總共要三層,所以要剪三個瓶子。整合色彩構面的學習歷程,讓學生獨當一面,企圖以自然色彩為主,經人為校正調色彩繪,達成色彩與環境配色的合宜價值。
- 06遍地開花二11
「再次驗證」 依照之前調的顏色,用壓克力顏料再調一次並畫在塑膠瓶外面。待乾後瓶底用美工刀鑽洞,用鋁線串起固定。再放置在校園環境中。統整色彩屬性,以色彩的秩序美感,營造合乎校園特定地區的色彩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