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將戶外教育與紙質燈的藝術創作結合,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豐富的學習體驗,同時促進他們的創造力、觀察力和環境意識。這種結合形式將在自然環境中進行,利用自然資源和景觀作為創作的靈感和背景。
首先,學生將前往戶外環境,如公園、森林或海灘,進行觀察和體驗。他們可以觀察自然景觀、植物、動物等,並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之處。這種直接的觀察和體驗將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創意和想像力。接著,學生將利用在戶外環境中收集到的素材,如樹葉、樹枝、岩石等,作為他們紙雕燈創作的材料。這些自然素材將為他們的作品增添獨特的質感和美感,同時也強化了對自然環境的尊重和保護意識。
在創作過程中,學生可以受到戶外環境的啟發,將自己的觀察和體驗轉化為紙質燈的設計和圖案。例如,他們可以以戶外景觀中的花草樹木為主題,設計出獨特的手抄紙圖案;或者利用自然材料的紋理和形狀來豐富作品的細節和質感。同時,這種結合形式也可以促進學生對於環境保護和永續發展的思考。通過在戶外環境中的創作活動,學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然資源的珍貴性,以及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性。他們可以通過作品傳達對自然環境的關注和呼籲,鼓勵人們珍惜和保護地球的美麗。

美感預期成果

讓學生在發現校園裡的質感角落後,透過質感構成構造等美感構面概念的引導能夠試著將觸覺和視覺的美感體驗揉合並組裝完成以做具獨特意義的質感燈具。
透過校慶活動將完成的作品進行陳列及展示,讓學校裡的其他師生也能夠一起欣賞這些原本在校內不起眼的角落質感所能帶來的另類美感。
1.學生能觀察並發現校園環境中存在的質感美感。
2.學生能將採集到的質感模組樣本進行和諧有秩序的排列。
3.學生能運用適合的構造來進行結構概念的設計練習
4.學生能應用構成、構造及結構的複合概念,創作出具美感的燈具作品。

教師課後省思

在一開始的質感採集拓印環節中,比較容易提高學生的觀察興趣,透過複寫紙拖印的操作,讓學生可以更容易的上手,進而利用油土與藻膠操作實體的質感復刻後,將複製採集來的石膏及樹酯質感框,加上光線的襯托後可以呈現出更細膩的美感,其次各組依照食衣住行育樂等主題收集到的紙材進行燈罩的撕貼製作後,能讓生活中常見的紙質及元素,透過光影呈現出來, 學生能較為有感,七年級學生可以輕鬆的完成課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