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1、走進色彩大觀園
老師進行色彩電子書解說,將相同的色調、衝突的色調、不同區域的色彩、象徵與民族的色彩、符號性與代表性等,進行描述並與日常生活中的色彩進行比較。
2、廣告招牌色彩搜尋與分析
學生進行校園附近廣告招牌的踏查,取景攝影。以色票作為工具,進行照片的色彩分析與統計。同學進教室發表對校園近廣告招牌色彩的發現。教師以色彩美感概念,進行與學生的互動對話,運用色彩典範案例,使學生明瞭色彩美感所需的條件與方法。
3、試驗環境配色關係,發現原色以外的美麗
在發現廣告招牌的配色缺失後,帶領學生進行簡單的配色練習,將廣告招牌換新裝,直接以色票或塗色,為廣告招牌換上具有美感的配色

美感預期成果

1.學生透過每節課程對色彩知識的剖析與施做、教師提問紀錄、小組的分組活動討論、個人回饋分享、活動照片等,使學生有更加詳盡的學習歷程記錄與反思。

2.強化色彩美感在生活的重要性,學生能實踐於生活,用之於生活。

3.運用色彩調性的相互關係,辨識出視覺的色彩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1.課堂二:色彩透視鏡
介紹PANTONE食物色票時和做校園顏色踏查時,學生通常覺得很有趣。本次是使用PANTONE 100張的明信片做色票,在顏色上比較侷限,或許下次可以提供其他種的色票,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會更有感覺。

2.課堂四:發現原色以外的美麗
步驟為先簡化招牌,再為招牌上新色,學生通常可以為招牌換上有質感的裝,但通常明視度都不足,未來在規畫課程時可以加入明視度的內容。這樣創作出來的配色才有機會作運用。

3.課堂五:這樣配色HEN可以
學生通常都可以在這節課發現很多自己以前沒有使用過的顏色,發現原來這些顏色相加在一起也很美,但是因為原先設計的構圖的缺失,即使顏色很美也達不到好美的境地,或許下一次可以規定共同的構圖使學生可以專注在練習顏色調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