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本期課程從”建物及所在環境之對應”切入,透過案例分析,建構學生”物件本體與其所在環境”存在對應關係,並以建立”良好”的對應關係做為各項招牌及告示牌的設計標準。
為搭建學生對於環境及目標物件的共同關照模式,在課程過程首先須引導學生關注其所在區域的環境特性,進而運用案例分析所習的概念—設計者如何擇選合宜的材料及造型構成符應環境和使用者需求,來省思目標物件與環境之聯結度,不同於前期課程由建物立面構成的個體思維,本期課程進行時將分析視角擴展到將目標物件與環境納入一個群組來考量,以對應關係作為課程的焦點。
在美感試驗上強調招牌的立體性,與前期希望學生在三個面向都能符應美感不同,更著重於當招牌(或告示牌)從二維紙面轉化成三維物件時對於環境的視覺效果的影響,其能找出適切的招牌(告示牌)設計方式 。

美感預期成果

  1. 透過案例的設計理念及施作分析,理解「合宜對應環境的材料及構成形式」的美感概念。
  2. 透過踏查觀察校內外對象標的,在對話與省思中體察「合宜對應環境的材料及構成形式」對於環境美感的重要性。
  3. 透過課程操作體驗招牌材質、形式及文字設計對於環境視覺之影響,嘗試合宜對應環境的招牌(告示牌)設計。

教師課後省思

歷經幾期的課程施作,每次的操作都以前期的經驗為基礎進行調整,到今年已經可以掌控學生在學習單元的問題以及運用更加靈活的策略來達成工作目標,翻閱前期的報告,原先需要 1/3 學期的磨合時間,現在已經可以加速,本學期鑒於去年施作的經驗,並考量班級學習特性,從踏查經驗轉化到單一文字招牌設計,相較去年而言更為順暢,這幾年課程累積的經驗,到了今年可以說是熟成階段,期盼下學期能夠持續學生的學習經驗,創造運用美感改造生活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