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以不同的「質感」作出適當的「構成」。從生活中很常使用的各式材質為探索範圍,其中以「摸得到」、「看得到」為單元小實驗。不同的材質摸起來有什麼樣觸感、看起來又是如何?其次,經過壓、拉、撐、切、揉、加熱、濕乾等手法,使同一材質呈現不同的質感變化。
而在綜合習作中以編織(自由織法)的方式將前幾堂課所實驗的質感編織成一構成面,約十公分平方作品,透過實作的編織體驗質感的組合。最後讓孩子先透過微觀鏡頭,來發現杯墊材質,微觀後的樣貌與一般視角看到的杯墊樣貌有何差異?
感受在生活中不同質感搭配的合宜性。

美感預期成果

  1. 了解材質功能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2. 能在實作中發現材質與器皿平常觀看距離與微觀的肌理紋路差異。肉眼所見的質感紋理與 透過微焦鏡頭所看到的細部紋理會有很不一樣的視覺。
  3. 能嘗試利用不同的手法改變的原有材質感覺,嘗試不同材質之間的組合,編織成搭配合宜質感的構成。

教師課後省思

質感板是將同一種材質以不同的形塑方式,呈現出不同質感在十公分見方的黑色珍珠板上。因為有要求學生在畫面呈現上需有美感,以及思考如何黏貼物品在板子上而不要看到膠痕,保持畫面的乾淨度。因為畫面很乾淨,所以只要再稍加一點造型設計,就可以展現出一種簡單的美感。單看一個質感板都像是一個小型作品,效果超乎我預期的好。而且,展出集結整理學生的質感板,學生可以從各種質感板的呈現,得到創作時材料的處理的想像。

最後作品是以文字轉換而成的抽象主題作品,先解構材質再建構的質感意象傳達,由實物組合畫面,半立體的呈現,對於習慣寫實具象的學生而言,抽象表現的方式,讓他們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創作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