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本次課程想讓學生從日常周遭中進一步感受質感,不同材質中有不同的肌理有粗細軟硬種種面貌。在課程中讓學生透過觸摸觀察瞭解更細緻的感受-質感,再從校園發現探索及拓印中找尋天然與人工物中質感的多樣性,從複合質感多樣性中尋找舒適性和目的性的材質結合美感,來進行合宜的花器設計創作。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從日常生活中觀察自然與人工質感的差異。
  2. 學生能理解操作不同質感合宜性,目的性組合能力。
  3. 能將有感質感的不同並應用合宜於美感生活。

教師課後省思

  1. 質感教學前,自己對質感不是很深入,為了美感課程六堂課的操作,讓自己進一步爬梳質感認識質感於生活中的應用。教學中第一堂什麼是質感?質感的採集、發現生活中的質感混搭,質感的感受到花器實作呈現中,感受到質感的多樣性。
  2. 質感透過教學過程/問題思考/處理解決,讓師生發現更多可能性。單一水泥材質利用不同材質(保特瓶、紙杯、塑膠杯、珍珠板)盛裝模具灌製出的質感就有不同,在加入其他木質、石質、玻璃產生的質感更為多樣。
  3. 本學期課程為一節課45分鐘,時間操作上非常的窘迫。所以準備與收拾工作的時間掌握就是很重要的一環。
  4. 五月因疫情進入線上教學停止實體課程,讓第五、六節實作花器一直延宕到九月開學才進行。異材質的混搭,讓師生間不斷思考嘗試其組合的可能性亦多樣,從開始操作流程的不熟悉、單一性到後來工作合作流程混和到多質感(材質、色彩色澤)的混合均可非常有趣具挑戰性。
  5. 水泥質感實作中,三年級學生的操作會有更多嘗試的想法,二年級則須規矩及注意事項要不斷叮嚀。不然,課程真的會亂成一團。此課程一年級應該是更大挑戰吧!
  6. 以水泥材質可以嘗試太多變化性,在美術班或是寒暑假的美術營隊上操作,學生喜歡實驗應該會有更多不同美感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