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本課程想開啟學生從考卷的機器紙材探索質感到手工紙材,做一系列的紙質探索。畢竟,一個人的質感經驗資料庫,會隨著生活經驗累積增加而豐富,漸漸地,只要看到一個物體的表面紋理、光澤,不須透過觸摸,心裡就可以理解它的質感,時代一直進步,物件的質感不斷地被改變,記憶中的質感經驗資料庫也不斷更新,這六堂課想利用手抄紙把校園撿拾植物、咖啡渣和在地筊白筍殼纖維加上去成為紙的一部分,增加手工紙的質感和觸感。同時在進行實作試驗之前,先體驗《觸感箱》,讓學生以手專注去摸去表達來蒐集初步的質感語言,再帶領學生進行校園質感採集活動,利用學習單先觸摸表面再進行拓印或描繪下來,再次檢視觸覺與視覺下的質感形容詞和文具的質感語言的差異;並撿拾落葉、花瓣或在地生活的特殊纖維,作為手工紙試驗的質感物。把泡軟的纖維用果汁機攪細密些成紙漿狀,進行手工抄紙,為了增加質感得由各組加入不同的軟纖維或植物,整平完乾燥,等待下一堂進行《我們的紙.質感聯想》進行分享、展示和回饋 。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透過觸摸體驗可以直接了解觸覺訊息並豐富質感語言,例如軟硬、光滑粗糙、冰涼溫暖等,豐富生活質感感受。

教師課後省思

取消百香果種子因為不易打碎且紙張呈現黑點預期不美觀,學生在學校的考卷、課本和使用的文具多半因實用安全考量,以光滑觸感來設計,使得他們的手部觸感經驗多以平滑順手為多,欣賞花葉的時間都微乎其微,這次踏入花圃尋找花葉,在撿拾校園植物時,有機會去觸摸葉脈、葉緣和花朵的各種觸感;從質感箱讓手的觸感有體驗說出感受再次核對,質感語彙更加完整和有趣。最後自己抄紙加上花或葉,增加紙張的觸感和校園植物的印記,讓抄紙樂更吸引學生享受其中的美感經驗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