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首先介紹校園中不同棟建築物的建材:二丁掛磚、小黃磁磚、磨石子及新的仿石花彩漆塗料,讓大家觀察質感上的不同;並收集校園回憶中場景的各種質感,如光滑、粗糙、堅硬、柔軟⋯⋯等,記錄其地點及質感感受,接著以超輕土製作相關記憶的物件及質感。進行烤箱陶土的製作,學會用陶板技法,製作造型的杯墊設計,並在其表面設計壓印校園植物或器物的質感;分享校園回憶及該場景記憶的質感,製作水泥杯墊模具,將對於復中三年生活的回憶收集置入水泥杯墊中,封存回憶。待水泥乾後,拆模後砂磨,也象徵砂磨掉三年的稜角,完成較圓融的狀態,由觸摸的實體質感,轉化為記憶的抽象質感。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
  1. 校園中的各種物件質感(磁磚、磨石子牆、植物等),呈現光滑、粗糙、堅硬、柔軟等質感差異,並以校園新修整大樓,比較磁磚、磨石子及仿石花彩漆塗料質地視覺感受。
  • 美感技術
  1. 水泥灌模方法
  2. 陶板製作基本方法
  • 美感概念
  1. 觸感與視感
  2. 反覆排列
  • 其他美感目標
  1. 搭配舊大樓本學期預計修整外觀,敲下舊磁磚收集再造杯墊,給即將畢業的九年級封存對學校記憶質感。(搭配康軒九上「時光膠囊」單元)

 

教師課後省思

  1. 剛好學校要拆除舊建築的磁磚,要換上新材料。所以先預備了拆除後的磁磚,讓舊的磁磚有了新的生命,陪伴畢業生一起畢業,代表他們都曾經在復中校園中的生活歷史,搭配康軒九上時光膠囊單元,進行記憶封存的概念。
  2. 認識校園中不同物件質感的美,對於學校的記憶質感保存轉化創作。使用陶板與水泥材料,讓創作更貼近校園舊大樓改造的主題相關性。創作不同質感作品,了解質感傳遞視覺溫度。
  3. 學生反映喜歡這個課程,因為第一次灌水泥。然後可以將自己心中、腦袋裡的記憶題取出來,再一次回想過去與同學發生的蠢事也能逗得哈哈大笑,還有人回憶跟團隊在場上奮力地練習一起準備比賽,那些曾經的青春即將畢業封存,期許自己更成長,勇敢帶著這些記憶往前進。
  4.  陶土的小盤,學生都做得很好。但是因為太薄的關係,加上溫度差,自然乾後有些作品會裂掉,厚薄度下次要調整,有 1.5cm 厚的比較不會龜裂。另外,原本陶土的部分要買日本烤箱陶土,利用烤箱來烤作品(因為學校沒有電窯),但因土質似乎不是日本進口的土,所以沒有完成最後的窯燒,甚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