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課的自我探索:卉而不廢——甲骨文植栽的生命微風景 | 美感教育

課程資訊
  • 學校:新北市立竹圍高級中學
  • 教師:張羽璇
  • 課堂:國文
Read More

課程簡介

(1)以閱讀文本、安妮報紙與影片,讓學生思索自我與環境的關係,並鼓勵學生將環境永續的想法化為實踐

此為高二國文科課程內容陳列〈玉山去來〉與《詩經・蒹葭》的延伸課程。首先,帶學生藉由觀照文本中的大自然,讓學生思索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與自己生命的關係,並藉由安妮新聞報紙第07期的環境相關內容,讓學生進一步去思索自己與大自然的關係;其次,藉由閱讀學習單的三篇文章與觀看課堂中的兩部影片,讓學生對於「生物多樣性」與「環境永續」等概念有更多的認識;接著,讓學生省思自己目前與大自然的相處方式,探問學生是否有想進行一些嘗試等,鼓勵學生可以嘗試個人可以進行的改變(若學生平時已在實踐,則也鼓勵學生繼續保持)。

(2)藉由廢棄物再利用,進行園藝植栽(兼有淨化空氣概念)與微型景觀設計,帶領學生實踐環境永續

首先,先請學生將寶特瓶切割成植栽容器;其次,請學生以自己想嘗試的環境永續改變的想法為主軸,為植栽(植物)取名字;接著,請學生可以(自由選作)將自己準備的其他的廢棄物(兒時小玩具亦可)裝飾於植栽中,發揮創意力,設計成微型景觀。

(3)以微型景觀設計、甲骨文書法寫作與Qrcode用印,讓學生實踐生活美學

微型景觀設計除了讓學生實踐廢棄物再利用之外,也鼓勵學生從中發揮創意去設計與布置自己的植栽。此外,事先有請學生可以收集使用過的竹筷子或吸管,因此在此時可以請有收集材料的學生,將這些材料環繞在容器周圍(自由選作),然後在排滿竹筷子或吸管的版面上進行設計,將植物的名字以甲骨文書法的形式寫在上面;最後,將植物的命名由來以Qrcode圖片的形式呈現,貼在甲骨文書法寫作的落款下方,當作用印。

備註:若學生的竹筷子或吸管等其他廢棄物仍在收集或較無法呈現(難以收集),則請學生先將甲骨文字樣以廢棄小紙板做成小立牌呈現。

(4)藉由種植植栽與撰寫植物觀察筆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期許能讓學生嘗試去觀察、體悟生命的意義

這次種植的植物為「文竹」,「文」是期許這群體育班孩子除了「能武」之外,也「能文」;「竹」則是對應到校名「竹圍高中」。在此部分的實施方式如下:首先,給予每位同學一顆種子,帶領學生從種子開始種植。「一顆種子」的意涵,是想讓學生感受生命的珍貴,「從種子開始種植」則是想讓學生去學習如何照顧生命,去感受生命成長的獨特意義;其次,請學生先以一至三人為一組,從網路尋找關於種植文竹可能需要注意的細節,藉此培養學生的溝通力與自主學習能力,之後再向老師領取土壤與種子。在此環節中,教師有指定其中一項細節為「心理素質」,期能讓學生在種植的一開始,即能有一種心理準備,那就是:在面對生命未知與有限的必然時,自己可能可以具備的心態調適,先讓學生思考,期許學生能從中先建立這樣的心理素質,接著再從養植的過程中,慢慢感受與體悟。

(5)藉由整體課程,讓學生能更加認識自己

藉由文本與影片的品讀、環境永續議題的認識、種植文竹植物的體驗實踐、廢棄物再利用的創意與甲骨文書法寫作的美學,讓學生能從中更加認識自己的獨特特質,賦予自己獨特的生命定位。

課程目標

  • 以文本閱讀讓學生認識環境永續議題與生物多樣性的意涵。
  • 以文本閱讀讓學生與影片欣賞反思自我與環境(大自然)的關係。
  • 以文本閱讀讓學生嘗試將想做出的環境永續想法化為行動。
  • 以廢棄物再利用讓學生實踐環境永續與生活美學。
  • 以種植植栽與甲骨文書法寫作讓學生實踐環境永續與生活美學。
  • 以種植植栽與甲骨文書法寫作讓學生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 以種植植栽讓學生感受更多日常生活中的美感經驗與生命的獨特意涵。
  • 以自我與環境的觀照互動讓學生從中更加認識自己的獨特。

教師課後省思

(1)甲骨文書法與QRcode用印設計:在國文課裡,希望學生不僅可以學習課堂中的知識,也期許學生可以在生活中實踐美學,因此,我時常藉由甲骨文書法,讓學生們可以恣意發想,自在下筆,期待作品裡自然而然有著他們獨特的樣貌,同時我也常藉此鼓勵他們相信自己、肯定自己;在實際寫作上,希望學生不僅只是寫寫字,也希望學生可以藉此探索自我、認識自我,因此常結合一些議題,本學期即是結合環境永續議題一起實施,也因為結合議題、書法用印、保護學生個資等因素,從第一次書寫時,即讓學生嘗試使用紅色的QRcode,讓用印增添一些趣味性,只是在科技媒介的運用上,學生較不熟悉,因此可能會需要更多的引導與示範,讓更多的學生能順利完成。

(2)廢棄物再利用在這學期的國文課裡,希望學生可以認識環境永續相關議題,也可以從做中學實踐生活美學,因此藉由廢棄物再利用,希望讓學生藉由佈置美化植栽的方式,體認到有許多資源其實可以再利用,而在這樣的過程中,也可以讓學生培養美學力、創意力。在此環節的操作中,也發現學生較難以收集到竹筷子,經詢問了解,學生現今大多使用環保筷,這是意料之外的交流互動。不過,由於蠻多學生為住宿生,因此在準備兒時的廢棄物的部分,較為難以呈現,或許可以在更提前請學生準備,讓學生有更多的緩衝時間。

(3)環境永續議題的認識:在這學期的國文課裡,希望可以帶學生認識環境永續相關議題,因此藉由課堂時間帶學生閱讀相關文本與影片,藉此培養學生進一步觀察、探究自己與環境的聯繫,以及省思自己是否有想為環境永續盡一份心力。不過由於此議題涉及的知識面向蠻廣的,這次較著重「生物多樣性」、「碳淨零」與「廢棄物再生」等面向,下次若有機會可以再實施相關課程,或將可以將此規畫為一個年度的課程,期能有再更深入的分析與探究。

張羽璇
新北市立竹圍高級中學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