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觀察生活中質感所代表文化意涵,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質感、文化』在生活中的影響。

●第一週:新舊之間一—
1.請學生實地拍攝學校附近老舊建築物,不同新舊建築物對觀看者會帶來何種不同的感受,(比如新的建築物與舊的社區住宅是否有不同的文化意義,舊有的建築會讓人有種溫馨的感受、殘存著人的故事、體驗、也因為歲月而產生不同的痕跡等等…),請學生辨識並賦予其意義,歸納整理後分組報告。
2.每個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建築裡充滿了家庭記憶與感動,對於每個人家有不同的意義,雖然建築逐漸變舊但卻代表著記憶的累積。質感不僅僅是物品或建築的外觀和手感,更反映了背後的歷史、價值觀和社會文化。學生如何以新的觀點來看待物品及建築老去的使用痕跡與質感?

●第二週:新舊之間二—
上週探索生活中新舊質感的建築物,分析質感在文化中的意義。本次讓學生探討每個物品或建築物會因使用類型或地點等不同呈現不同的質感。請學生回家拍攝不同使用方式的建築物照片(如甜點店、書屋、涼亭、老舊社區…等),分組討論建築因其使用需求所以對於質感方面有何不同的使用方式呢?

●第三週:質感小嘗試一—
質感在電影中如何被使用?電影中的質感師如何透過質感營造影響觀眾對故事和場景的感受?學生可以舉例說明質感在電影中的應用。
請學生使用生活中的物品(黏著劑、紙張、各式線、刀具…等),將物品仿舊,製作完畢後拍照上傳,觀察仿舊效果(例如使用紙張製作斑剝牆面效果…)
詢問學生創作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難?

●第四週:小嘗試二-
請學生在校園中踏查,拓印不同的質感,並蒐集歸納質感。
同時蒐集校園內的具有質感廢棄物包括紙張、塑料、金屬等或自然界中的有質感落葉、樹皮等。觀察其外觀特徵和質感。

●第五週:廢棄物品再造一-
透過同學們介紹不同建築質感與踏查環境發現不同的質感,深入探討質感給人帶給人不同感受,帶入環境保護議題,現在的生活中時常有舊物隨意被丟棄的狀況,造成環境污染,請學生。將上週踏查的質感蒐集起來,使用凝膠版轉印,將質感轉印或直接黏貼,融入畫面中,製作構成的視覺平面設計作品。
學生如何將觀察到的質感轉化為視覺設計?他們的作品如何表達環境保護議題和情感?

●第六週:廢棄物品質感設計二-質感廢棄物構思與設計
學生根據觀察到的廢棄物質感,開始構思和設計自己的環境保護議題作品。

●第七週:分組報告
關鍵報告—
1.如何利用質感來豐富和表達自己的創作概念?他們對於質感在創作中的重要性有何體會?
2. 學生在觀察和收集的基礎上,進行個人或小組討論,確立創作概念。
3.學生開始進行初步的設計草圖和模型製作,考慮如何利用廢棄物的質感來豐富作品的表現。
4. 學生展示自己的創作作品,進行評選和修改。
5. 質感作品準備與展示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探索環境,發現新舊物品及建築的歷史文化,培養學生對於文化內涵的感知。
  2. 能激發學生愛護環境及永續經營地球的概念。
  3. 學生能運用廢棄物與質感的觀察製作出一幅具有美感的設計作品。

教師課後省思

本課程以探索環境質感、文化與記憶的連結為核心,透過校園踏查、仿舊牆製作、質感師介紹及凝膠板創作等多元學習活動,引導學生觀察環境細節並進行反思與創作。以下為具體教學觀察與反思成果:

  • 踏查建築與環境質感的觀察

學生在校園或在地建築的踏查過程中,開始注意到牆面的斑駁質感、地磚、鐵窗、柱形等不同的樣式,以及老建築與新建築間色彩和材料的對比。這些細節激發了他們對建築工藝、歷史與文化的思考。
透過學習單的引導,學生記錄了以下關鍵問題的反思:為何這些質感引起我的注意?新舊材質的對比如何影響我對空間的情感?這些材質是否喚起了某些記憶或文化聯想?

這一活動的重點在於幫助學生將日常環境中的細微質感與文化、歷史背景相連結,從而理解材質與環境深層的關係。

  • 深化反思:從環境到行動

在課程中,學生進一步探討了以下反思方向:
(1) 環境的記憶
透過觀察老舊磚牆或每個時代不同的鐵窗、磁磚、地板等建築質感,學生認識到這些質感承載了特定時代的記憶,提醒我們珍惜過去的文化價值。

(2) 質感與污染的連結
學生在觀察過程中發現污垢沉積、裂痕生成等變遷痕跡,聯想到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他們反思了如何以自身行動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3) 情感與行動的轉化
學生從觀察與製作中感受到材質與文化、歷史及生態問題的密切關聯。他們的情感逐漸轉化為行動動力,參與校園美化、社區清潔等具體活動,展現對環境保護的責任感。

  • 仿舊牆製作與質感師介紹

「仿舊牆製作」單元讓學生實際操作紙板與多種素材,模擬舊牆的質感與歷史意涵。他們從材質選擇到創作過程中,不僅理解了不同材質的可能性,也感受到建築設計背後的文化意涵與情感價值。
質感師的介紹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視野,讓他們了解到專業質感師如何通過質感表現歷史、文化與空間情感,啟發了學生對未來職業世界的興趣。

  • 凝膠板創作的團隊合作與創意發展

學生從身旁物品中蒐集素材,運用構成概念創作凝膠版畫。透過小組合作,他們學會了分工與整合小組意見,創造出反映環境質感與文化連結的藝術作品。這一單元讓學生在創意發展的過程中,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 教師的角色與引導反思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提供學習單與引導性問題,幫助學生聚焦觀察與記錄。並在製作與討論過程中提供支援,激發學生深入思考材質與環境的連結。即時鼓勵學生將觀察所得轉化為具創意與意義的作品,將學習成果回饋於生活與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