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與再製—剪剪貼貼的樂趣 | 美感教育

解構與再製—剪剪貼貼的樂趣

課程資訊
  • 學校:臺北市松山區松山國民小學
  • 教師:蔡杏慧
  • 課堂:視覺藝術
Read More

課程簡介

在這堂拼貼藝術課程中,期許學生運用拼貼技法,創作出獨一無二的藝術作品。教師簡介拼貼藝術的精神與歷史背景並展示著名藝術家的拼貼作品,拼貼藝術源於對「重組世界」的深刻理解與創造力的自由展現,其不只是一種藝術技法,更是一種觀察、思考與表達的方式,強調將現有的影像、文字或物件進行解構,重新組合,創造出全新的意義。本課程學生從安妮新聞第16期紙本報紙中擷取自己有興趣的素材,進行剪裁與拼貼。在創作過程中,教師將引導學生思考色彩搭配、構圖安排與主題表達,並鼓勵學生跳脫既有框架,從不同角度重新認識世界。

課程目標

  1. 能理解拼貼藝術的美感與精神。
  2. 能將影像解構後再製,並利用現有媒材創作拼貼作品。
  3. 能欣賞拼貼藝術作品。

教師課後省思

在本次拼貼藝術課程中,學生對於「重新組構人體」表現出極大創意。許多學生在活動一開始就對從報紙中剪下來的人體部位進行錯置排列組合,嘗試各種誇張或幽默的表現方式,如將臉部特徵移位,或將動物特徵融入人體。在觀察過程中可發現,學生對於拚貼素材的選擇與組合大多是直覺式的,經由教師的提示與引導後,學生開始能更有意識地運用「色塊」、「文字」與「圖像」,重新詮釋畫面新義,甚至製造衝突趣味。例如,有學生將報紙上的標語重新組合,創造出與原句相去甚遠的字義,令人莞爾。

本次課程讓學生體驗到拼貼藝術「解構—重組—再詮釋」的精神,提升了其圖像思考與創作能力,也挑戰既定形象與美感標準,展現個人觀點與創造力。透過拼貼這種創作形式,雖受限於圖像素材卻更能自由地表達自我,促進美感的交流與反思。

蔡杏慧
臺北市松山國小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