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本課程以生活提袋設計為主,從漁網編織為出發,帶領學生從海洋生態、漁撈技術、漁網編織到提袋編織,結合學校特殊專業學科(漁業科)跨領域合作展現學校特色,以「在海洋中認識藝術,在藝術中認識海洋」為目標。
「捕魚,是人類走向海洋,連結世界的重要緣起。」,漁網編織更是人類智慧的累積,藉由海洋的認識與漁撈技術的介紹,讓學生了解到漁網編織的演變,並以繩結編織的技巧,帶領學生透過編織技術完成屬於自己的繩結提袋。讓漁網編織的技術和生活有了連結。
延伸繩結提袋的課程,討論生活提袋的可能性,試著引導學生可以透過紙張、布段、皮革等材料,開發出屬於自己的提袋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對生活能有所感。
美感預期成果
- 觀察能力的建立:在各類提袋的討論與分析,能對生活進行更細膩的觀察。
- 手作能力的提升:透過繩結的練習與相關提袋的製作,提升學生手作的能力。
- 在地文化有感:以漁網編織出發,讓學生能對學校特色與在地文化產生共鳴。
教師課後省思
- 繩結技巧不熟練
繩結編織的技巧需要精細的手部協調與耐心,對許多學生來說,初期掌握基本的繩結方式可能會非常困難,尤其是當繩子過長或過短時,可能會影響結的穩定性或形狀。 - 繩材選擇與處理
不同的繩材可能會有不同的彈性、粗細及柔韌性,這會影響編織過程的順利與否。有些繩材可能較難打結或纏繞,讓學生在編織過程中增加了不少挑戰。 - 圖樣與設計複雜
若設計過於複雜或圖樣太繁瑣,學生可能難以理解每個步驟,尤其是當結構與形狀需要精確控制時,會增加製作難度。 - 時間壓力
繩結提袋的製作過程相對較為繁瑣,對學生而言,若時間限制過短,可能無法完成高質量的作品,這會導致學生感到焦慮或失去信心。 - 繩結的穩固性與結構問題
在繩結編織中,結的穩固性與整體結構非常關鍵。如果結不夠緊或錯誤,可能會使整個袋子無法承載預期的重量,影響實用性。學生在這方面會遇到不少困難,特別是在確認結的結實度和選擇合適繩結時。 - 缺乏經驗與指導
若學生對編織技術缺乏基本了解或沒有得到充分指導,會在操作過程中出現錯誤,並難以快速糾正。這會影響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對繩結編織的信心。透過延長學習時間或提供更多實作範例與指導,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克服這些困難,並順利完成繩結提袋的製作。
課程規劃
-
0{{(ke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