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第3期《地球》NATURE〈水壩工程師世家—-河狸〉延伸國語首冊〈第三課河馬和河狸〉背景知識補充,引導學生從生活常見的蝴蝶,介紹北美帝王斑蝶與台灣青斑蝶具有遷徙的特性。
請學生觀察蝴蝶標本,認識蝴蝶具左右對稱的特性,用描圖紙畫出蝴蝶翅膀的另一邊圖形,介紹蝴蝶相關特性。由理解到喜愛蝴蝶,再探討目前帝王斑蝶與青斑蝶數量變少的成因,除了棲息地受破壞,氣候變遷對其影響為何﹖
第7期〈地球現況〉,用冰塊溶解模擬冰山融化造成水位上升,產生氣候變遷水位升高,討論水的密度與融冰高度的觀察,產生氣候變遷難民議題與補充〈RECYCLE回收大百科〉。
師生共同討論可從自身做起延緩氣候變遷的具體行動,完成學習單,分享與反思,讓蝴蝶能繼續神奇的遷徙。
課程目標
- 能理解河狸築水壩與蝴蝶神奇遷徙的特性。
- 能理解北美帝王斑蝶與台灣青斑蝶具有跨國、跨海的遷徙特性與標放。
- 能觀察蝴蝶標本,畫出蝴蝶的一半,用描圖紙再畫出蝴蝶的另一半。
- 能探討帝王斑蝶與青斑蝶數量變少,除棲地減少外,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
- 能觀察用冰塊溶解水中,理解冰山融化水位上升,產生氣候變遷難民的議題並補充〈RECYCLE回收大百科〉。
- 師生共同討論可從自身做起延緩氣候變遷的具體行動,完成學習單,分享與反思。
教師課後省思
- 由認識、理解到喜愛的蝴蝶,學生更關注氣候變遷的議題。
帝王斑蝶遷徙可飛行3000公里與台灣青斑蝶遷徙可飛行2000公里,學生覺得很神奇,感受到其身體不到5公克重量(拿一根迴紋針在手上感受重量)卻有如此的體力。
蝴蝶因氣候變遷而減少,班上一同提出可以具體行動的措施,回家實施2個星期後統計施作的數量與感覺,學生回答「感覺可以救到蝴蝶一點點」或「蝴蝶有救了﹗」,也有學生開始關注如何做垃圾分類。
- 用標本實際觀察蝴蝶,利用左右對稱的特性,畫出一隻完整的蝴蝶,學生更能深刻感受蝴蝶的美。
利用蝴蝶標本描繪蝴蝶,再用描圖紙畫出對稱的另一半翅膀與身體,學生很有成就感。線條的描繪與刻畫花了很多時間,畫出粗細不同的線條,更需要耐心與細心尤其是對一年級的學生而言更是不容易,唯有如此牠們才更能靜心觀察蝴蝶身上的細節。
- 蝴蝶與氣候變遷背的相關影片,可以深化學生的背景知識。
帝王斑蝶與青斑蝶透過影像更生動,更能感受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
- 融冰水位上升的觀察,帶出阿基米得原理與冰水的密度影響融冰高度的特性。
教師先將水位標記再將大冰塊放入水中上升水位在標記,請學生預估尚未融化浮在水面的冰塊是否會再讓水位升高,結果水位不再升高,是因為阿基米得原理與冰水密度的特性共同作用的結果,學生驚呼連連。
- 氣候變遷可以訪問長輩,可以比較過去與現在的差異,更貼近生活。
- 具體的策略行動由共同討論後實施,點數實施的次數,可培養習慣並了解困難。
師生共同討論的策略為①隨手關燈與電氣②垃圾分類與回收③節約用水④少吃垃圾食物,多吃在地食材⑤參與植樹與綠化⑥使用可重複物品,實施兩星期後五分之四的學生蹭數都達50次以上,遇到的困難有:有時候偶而也會想吃垃圾食物,發現家裡沒有植物,有時候忘記關燈要家人提醒。不敢倒垃圾因為太臭了。沒有機會參加綠化。有時候會忘記執行,還沒有成習慣。還不會垃圾分類。沒有做到全部,我很傷心,因為蝴蝶很美,我沒有幫助到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