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配合教育部 108 新課美術域的加深加廣選課程,將基礎美感課程與設計方法做連結並以新媒體 VR/AR 做技術初探,整合美感社群學習資源,使「美感與生活」、「美感與設計」、「美感與新媒體技術運用」三者依序相互銜接,轉化合宜教材運用,透過下列流程實施課程:
1.設計思考的初階練習
學期初以史丹佛大學〈The Wallet Project〉任務作為設計思考的暖身,使學習者意識到由使用者出發的同理心思,與訪談技巧的練習。
2.使用者為出發的導覽提案
接序以甫落成的臺中捷運文華高中站為核心,學生透過運輸網交織串聯生活環境與校園的路徑觀察,整合在地的情感與理解,經由使用者(如新生、家長、遊客⋯⋯)需求訪談,為其建構主題式的導覽企劃(如新鮮人校園巡禮、老社區特色導聆、捷運沿線的文青小旅行⋯⋯)。
3.視覺識別系統設計
經由比例、色彩、質感與構面的練習、建構主題式導覽的視覺識別系統,透過美感設計串連名區紊亂的指標,完成符合使用者導覽需求的視覺呈現。
4.導覽系統的 VR 建置
以 Google Street View App、GoPro MAX 360 度全方位攝影機記錄導覽環境,運用 Photoshop Mix 編修,經由 VeerEditor 掛載虛擬指標系統,透過 VR 開源軟體 RoundMe 與 Matterport 發布虛擬實境,並搭配相關介紹說明。
5.美感的 AR 整合
視覺識別系統中的吉祥物設計,以軟體 Paint 3D 與 Meshroom 進行建模,經由 Sketchfab 進行上載與讀取,透過 AR.js 與 Glitch 的設定掃描觀看,結合美感原理與新媒體技術的導覽企劃,在使用者用行動載具進行反饋後,正式發布雲端空間,並進行後續成果發表。

美感預期成果

  1. 主題導覽的視覺識別設計暨指標系統設計。
  2. 主題導覽的 VR 系統建置一Roundme 或 Matterport。
  3. 主題導覽的 AR 系統建置一Web-enabled AR experiences。

 

教師課後省思

新課綱的變革中,高中教育階段的美術課產生了多元的可能性與火花,其中部定選修的加深加廣課程-基本設計,開啟學生美感設計與生活運用的視野。

在課程規劃的部分,以 AA-M-M(Aesthetic Aspects-Module/Move-Map/Mapping) 的模式進行美感課程設計。其中的 AA 為美感六大構面,透過概念理解、美感意識到造形設計的創造,逐步建立學生由基礎審美感知到進階設計運用的能力;接續 M 的部分,建構具流動性且模組化的美感教材,提供教學者基礎課程至專題任務時的有效教學運用,同時開啟跨領域整合的可能性;第二個 M 則是全盤檢視學生美感習的路徑,建構教學者的美感課程地圖,達到有條理脈絡清晰的美感學習歷程。

在基本設計課程中,則強調美感構面的深化運用,包含「設計思考」、「視覺識別系統」、「材料專題」與「新媒體運用」,將美感透過設計轉化,產出以人為本的創造實踐。其中設計思考採用 Stanford University 中 d.school 的〈The Wallet Project〉挑戰,使學習者練習同理與問題定義的設計核心,經由視覺識別系統的設計,產出概念化的美感圖像。接著透過版畫工坊、金屬工坊及陶藝工坊,將作品原型產出,結合新媒體的 VR 展出技術,作為測試發表,使未來對於藝術及設計領域有高度興趣的學習者,可以透過美感基礎的概念理解,到進階的設計實踐,有完整的美感學習體現,在做中學的美感實踐歷程中,學生普遍表現出高度的參與熱忱,當然也在逐步教學的步伐中,產生滾動式的螺旋型修正,逐步紮根基本設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