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從對城市生活環境色彩的觀察,與亞洲其他國家日本、泰國的城市色彩印象分析出感受,並整理與比較彼此之間的不同,並帶領學生在校園與校園周遭的環境(健行科大、健行路商業街道)進行走讀參訪,觀察並紀錄環境色彩的美醜,以手機拍照蒐集環境色彩後,運用 APP進行數位式色彩擷取分析,並舉都市酵母融入性色彩的實例介紹,讓學生理解色彩融入城市的用途設計,學習運用中性色,以及透過色彩比例調整主色系與強調色,使環境色彩的改造並更具協調性。 最後透過剪貼方式設計連續四方圖案的組合與排列,讓學生應用美的形式原理與色彩配置結合,並進行設計前後的色彩對照,讓學生學習透過設計色彩關係,能使環境色彩更具協調性。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從生活、物件或環境中觀察的對象,請列舉一至三點)
  1. 環境空間色彩的感知
  2. 校園中的色彩與校園周圍環境色彩
  •  美感技術(課程中學生學習的美術設計工具或技法,請列舉一至三點)
  1. 連續四方圖案的組合與排列
  2. 剪貼
  3. 色彩擷取分析
  •  美感概念(課程中引導學生認識的藝術、美學或設計概念,請列舉一至三點)
  1. 美的形式原理
  2. 色彩融入城市的用途設計
  •  其他美感目標(配合校本、跨域、學校活動等特殊目標,可依需要列舉)

教師課後省思

  1. 學生踏查學校週邊餐廳時,雖然一開始讓學生觀察店家的招牌設計與外觀、內部裝潢, 因課程進度關係,縮小範圍在招牌設計的部分,以至於學生最後設計招牌時,較多考慮與 店家商品之間的關聯度,較少思考招牌與街道色彩之間的關係,有點可惜,並且因採小組 作業,常常同一組設計的兩個招牌之間,色彩的運用呈現各自設計各自的,較無統整與關 聯,需要不斷提醒。
  2. 招牌的設計雖然有提供許多材料,也鼓勵學生可以多媒材結合,或是設計立體造型,但 在立體造型的部分,因發展能力的關係,7 年級的學生在設計發揮上還是比較偏向於平面 繪製,雖然有結合不同材質運用,但運用的純熟度上較為不足。
  3. 若未來課程進度允許,可以輔助搭配室內設計方形紙盒與材料包,或是袖珍紙型材料, 讓學生可以較容易從微縮空間去改造與設計店面,減低立體造型上的困難。
  4. 招牌的大小雖然讓學生自由發揮,但也思考未來可以參考實際大小的縮小比例,讓學生 在設計昭台時,也學習招牌長寬比例與大小等等,更貼近實際視覺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