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鑑於本校為處偏鄉,學生的視覺文化刺激較單純,為了能建立基本美感,因此本課程從最基本、生活化的題材出發。美感構面以『色彩』為主軸,延續上個學期(106-2)以『服裝搭配』為主題的美感認知課程,更專注於服裝的色彩部分的教學設計,輔以構成、比例、質感等概念。學生對於服裝設計元素的色彩、質感、版型比例,已具有初步瞭解,將進階學習延伸至服裝中色彩的意涵,色彩比例等所造成的搭配問題,及色彩所具有的文化象徵意涵進行討論,因本地區有為數不少的新住民家長,其服裝代表色及搭配,為本學期服裝課程延續之討論內容,透過色彩來習得文化進而理解並尊重之。該如何利用上述元素進行服裝搭配,理解文化以及發現美感。

美感預期成果

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說:「只有實際在生活中使用的,才是美的器物。」以課程為餌,引領學生穿梭各種色彩美學現場,學生不但可從中見識到許多大自然中精采的色彩觀點與生活中美感品味。透過課程的引導,讓正在形成自我意識的國中孩子,重新由色彩的角度來看服飾,再以有的構成基礎上,對美感的認識加深加廣,更深入地將美感元素結合,並透過色彩來感知文化,重新認識自身的環境與所處文化特色!

教師課後省思

學生對於色彩地使用多為直覺使用,也很少混色,過去的教學由色彩學的理論出發,在引導至調色混色的練習,這次由觀察大自然與在地色彩,試圖引導孩子觀察與體現色彩與環境的關係。透過紗層畫的引導,學生觀察到混色的可能性,進而完成一幅畫,但是在後來回到服裝創作時,還是會忘了可以混色這件事,仍然是直接使用顏色。但是仍然有部分學生對與色彩的敏感度提高。分析顏色這件事對於國中孩子仍有困難,需要更多時間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