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設計『結構橋美力』單元,讓學生發現結構中力的作用與美感的關係,以四人一組的互助學習模式,從視覺上的體驗觀察,讓學生能先了解「結構在生活上的應用」,並讓學生操作一種與力有關的美感工具,由簡單到複雜,在六堂課裡發現好的結構設計,同時展現力量與美感。
第一堂課利ppt及活動的放式,讓學生初步了解結構的概念,感受結構在生活上的美感運用。
第二堂課讓學生運用牙籤及補土進行單元體結構練習,要將沙包支撐起來不掉落,讓學生的練習解決力量下墜與抵抗變形的作用,並感受自然中力與抗力間所產生的變化美。
前二堂課希望讓學生觀摩各組在抗力過程中所展現的結構美感,並說出哪一組最美、為什麼。
第三、四、五堂課材料為水泥盤、牙籤,運用以上素材,進行結構一個橫跨水泥箱A—B點的弧面,並要撐起1~2顆沙包,感受力與力之間相互抗衡的美感,從中找尋均衡的力與美,發現力量在結構中所呈現的自然美感。
第六堂課引導學生分享創作結構橋美力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及如何解決問題,最後達成目標的方法。

美感預期成果

  1. 描述結構的概念                      
  2. 能透過素材的結構及支撐了解力的傳導 
  3. 能思考運用結構表達美與力的變化
  4. 能對生活的結構進行討論
  5. 能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表達及反思討論
  6. 能透過觀察發現多元的結構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學生對於結構的問題較難理解,需要引導其觀察日常生活中的結構應用,再各自反覆試驗,才能將力的傳導與美感加以呈現。加上水泥底座結構的處理,似乎增加了教學作業的時間,也增加了課後教室收拾的困難度,日後擬對於此教學內容再做修正,使其不會偏移到水泥灌注技術的製作,而是專注在結構的力量傳導,俾利美感構面結構的教授主軸更加確立與清晰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