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本課程希望帶著孩子以環境的角度,思考與紙張的結合方式,發現「紙與物件」的各種構造方法,如綁、套、穿、縫等;第二階段探索張貼的各種背景材質,與環境之間的搭配關係,尋找更合宜的張貼方法,培養對環境友善具感知力的公民素養。
美感預期成果
- 學生能環境觀察,發現生活中的問題。
- 正確的使用膠帶,合宜的選擇膠帶的種類。
- 思考更合宜的張貼方法,及思考「不使用膠」的選擇。
- 教室佈置時,可以建立正確的使用膠帶觀念。
- 認識紙張與物件之間的結合與構造方法。
- 學習構造方法應用合宜張貼與展示文宣、海報的方法。
- 培養對公共空間與環境的公民素養與責任。
- 能對環境友善,學習清理及善後負責的態度。
教師課後省思
- 學生執行紙張的構造方法過程中,建議盡量給素面白紙,讓學生做張貼的練習,避免失焦。
- 提供學生實驗張貼構造的方法過程中,所準備的材料及工具建議盡量齊全,讓學生隨時可以解決紙張張貼的問題,才能讓課程流程進行順暢(詳見成果書附圖)。
- 本教案時可能會遇到個教室的布告欄材質不同的情況,甚至於是沒有布告欄的情形,建議教師也可以以畫板、木工夾板、洞洞板之類的材質取代,讓學生發揮更多的張貼可能性。
- 觀察生活中與紙張相關的構造物件,讓他們動手拆解這些相關物件,如筆記本、相框等與紙相關的生活物品,能夠發現更多與紙在一起的構造方法。
課程規劃
-
0{{(ke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