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延伸上學期上過第十期的emotion cards,認識情緒之後,老師想接著上聆聽特刊的內容,讓孩子學習「觀察與聆聽」說話的對象或環境,並學習適當的表達、回應方式。為了引起孩子的學習動機,從擬音的影片開始介紹擬音師的工作,接著選了幾篇和溝通有關的文章共讀:第二版「溝通的魔法~好好說話是需要練習的」、第四版「聆聽文化裡的不同」和「探索什麼是同理」、第六版「跟爸媽像朋友一樣相處真的很難做到嗎?」
在上第四版的同理心內容時先讓學生欣賞《工作細胞》的影片,加深他們對同理心意涵的認識,最後,讓學生自選一篇主題文章閱讀,並在學習單上分享這篇文章和自己生活經驗的連結。
課程目標
- 了解擬音的意義、認識擬音師的工作及日常生活中自己可以做的擬音說故事練習。
- 了解溝通魔法的三步驟,並在生活事件中練習好好說話。
- 認識不同國家的人說話的特性,並覺察哪些特性是台灣人也有的。
- 了解台南市圖的日本掛軸佈展(建言與本音)就是在介紹日本人委婉的說話之道
- 了解同理心的心包含三種心
- 了解和父母溝通的三步驟,並練習三明治溝通方法。
- 能自選一篇主題文章閱讀,做延伸思考,完成學習單。
- 能主動閱讀老師提供的書本: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第十六版介紹的書目)
教師課後省思
- 學生對於報紙的文章編排方式不是很熟悉,事先要提醒學生文章閱讀的段落順序。
- 為有效利用上課時間,先預告各週上課進度請學生事先預習。上課時老師再給五到八分鐘讓學生再概覽一次(此時沒有預習的學生就趕緊看一下,有個粗略印象,以利接下來聽懂老師在說什麼)
- 學生對影片欣賞專注力很高,所以我會安排在引起動機和中間節數的課程,看完要做些提問,以確認學生在欣賞時是否有和影片連結。
- 在介紹樂高積木時,因學生都有玩的經驗,所以就讓他們多說一點。因我沒有玩過,且平常對於看說明書有閱讀困難,學生居然很有同理心的幫助老師,提供線上有影片說明的方法,讓我想起來~的確,對於遊戲的說明書,我看影片的理解力會優於紙本。在這個偶然聊天的機會裡,我順便告訴學生:有時候學不會,不是能力很差,只是還沒有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而已。
- 為了了解學生是否能主動閱讀老師沒教過的文章,所以我讓學生自己挑有興趣的主題進
- 行閱讀與分享,發現有幾位學生在連結生活經驗的能力很強,只是文字表達還沒有很完整。
- 來不及上課的內容(例如台灣的聲音地圖),我會分享自己的旅行經驗,用手機錄下部分旅行地點的影像和聲音,可以做為日後冥想的回憶。
- 報紙上好書介紹的部分,我去市立圖書館借了一本跟學生簡介內容,放在班上,讓學生下課時間自由翻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