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與溝通 | 美感教育

聆聽與溝通

課程資訊
  • 學校: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國民小學
  • 教師:林姿儀
  • 課堂:國語
Read More

課程簡介

02溝通裡的魔法

因孩子們剛升上五年級新分班,對於老師同學相對過去交不熟悉,故在團隊合作中,若有些同學總是堅持己見或不願意將自己的想法好好表達,有些同學沒有適時聆聽同儕的意見等,總會面臨一些摩擦與衝突,故在閱讀此篇文章前,教師讓學生思考一下自己在生活中使否曾面臨哪些溝通上的困難?想想看在一個團體合作中,聆聽與溝通的重要性為何?自己在面對他人與自己意見分歧時會有什麼反應?接著,閱讀文章內容,找出文中教導的好好說話三步驟。最後,反思自己曾在溝通上做不好及做得好的地方,寫下並分享在為什麼人們會面臨吵架的狀況及要如何前實踐「好好說話」這件看似簡單卻不容易的事。

04聆聽文化裡的不同

從文章中可以看到在不同國家中,每個人與他人溝通的方式不盡相同,會因為民族性及文化的不同,有多元的說話之道,學生能在閱讀完文章後,與自己的說話習慣做比較,找出與自己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並了解「文化差異」的重要性及學會尊重、包容不同文化間的差異。除了文章中提及的內容外,學生也能善用科技找到其他地區有哪些不同的生活習慣與習俗,並與同儕分享。

06跟爸媽向朋友一樣相處,真的很難做到嗎?

結合家庭教育與國語課程,在國語課中有提到林良爺爺寫給孫女的一封信,幫助孫女解決生活中的煩惱,現在升上高年級的孩子,就像是小大人一般,有更多自己的主見與想法,甚至有些孩子在家中對於父母對他的好,常常視為理所當然,也因此在家與父母的衝突也會漸漸增加。為了讓學生更了解自己的父母,在閱讀完此篇文章後,學生要能分析父母的「規範要求」和「理解回應」,看看自己父母算是哪一種類型的,並思考看看自己曾經為了什麼事情跟父母鬧得不愉快,下一次再遇到相同的事要如何運用「溝通三明治」面對。

課程目標

  • 02-1學生能思考並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曾面臨的溝通困難。
  • 02-2學生能討論並分享在團體中聆聽與溝通的重要性。
  • 02-3學生能學會並實踐好好說話三步驟。
  • 04-1學生能理解不同文化之間不同的溝通方式。
  • 04-2學生能尊重並包容不同文化之間不同的溝通方式。
  • 06-1學生能反思並分享與父母的相處。
  • 06-2學生能在未來在與他人溝時使用「溝通三明治」的溝通法則。

教師課後省思

  1. 結合主科課程,能以有趣的方式增廣學生之見聞
    從學生的任務中,可以發現他們不論是在紙本的表達及分享想法的過程,都能將自己的所學進行延伸思考,讓自己的學習歷程更加豐富,也可以發現孩子們是熱愛此份報紙的,除了與他們平常所見的報紙很不一樣,其中也有許多令他們可以一起討論的觀點。像是有學生就在回饋中提到:「一般的新聞只會告訴我們因溝通不良而發生的事件,卻不會教導我們如何溝通,所以覺得安妮新聞比較特別。」我想也正因為如此,更能引起學生們的興趣與將學習加深加廣的動機。
  2. 面對並思考班級性問題
    學生可以透過安妮新聞的閱讀發現全班面臨的問題,並從自身做起,藉由文章中的策略,反思自己可以更好的部分,接著就會發現它們慢慢練習做到,讓自己變得更好之外,也會幫助同學憶起變好。像是在這期的報紙中,一開始就提及「好好說話」這件事,孩子們有了反思及討論、分享,下一次他們再發生相同的狀況時,就懂得互相提醒要好好說話,清楚並有效的表達自己的訊息。
林姿儀
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國民小學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