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教師透過教學引導學生打開眼睛,觀察並思考在學校指示牌色彩適當性,哪些有美?哪些不美?是顯眼衝突造成美?還是協調低彩成就美?從學校校園內的指示招牌開始觀察,以三到四人為組別,進行小組觀察、歸納、討論、改造其色彩。小組上台說明改造指示牌的美感理由;輔以IPEVO實物攝影機講解呈現改造色彩之合宜性。
從這次的校園指示牌色彩美感案例體驗中,希望學生了解美感工具-色彩相關知識,並以運用色彩為元素;讓學生在思考與改造的過程中,慢慢建立對色彩美感洞察力與思考力。

美感預期成果

希望這次的美感活動(色彩篇),能讓學生打開色彩的盒子,好好體察生活中合宜的用色,從和諧的色調中感受寧靜內斂的氣氛;從對比衝突的色調中感受耀眼熱鬧的氣氛,並動腦和動手去重新詮釋校園指示牌的色彩部分。讓適合的色彩進駐在適合的處室指示牌內。經由這樣的課程,思考過程和小組討論是找到適合色彩的最好方式。

教師課後省思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把色彩構面的觀察擴展到生活面,從Google的學校周遭的街景可以察覺到許多商家的招牌色彩未與環境色協調;造成市容的雜亂。藉由google的街景服務,提供教學者的教學利器,也可讓學生深切認識環境色和招牌色調和是創造市容美感的第一步!這是以往上美術課時,講色彩學單元只把色彩當創作的工具之一,至於如何將色彩的美感落實在生活面,比較沒有機會提供應用面,只落實在小眾的衣服色彩穿搭,招牌色彩影響街道的美感;也算是生活美學的一種!實在該好好探討!

我認為長久以來國內的美術課一直以技能導向為主,技術若缺乏情感素養當基礎,那只淪為工具,實在談不上美!十二年國教讓美「復活」了!視覺藝術每學期增加六堂課為美感課程,教育部希望增加全民的軟實力,提升素養,讓素養導向的課程融入每個領域。我個人蠻支持,說真的美術課容易上,美感課真的有難度,因為技術摸得到也看的到;作品也好表現,但美感較需要學生用心去體會和覺察,透過課程思考,再把所學的應用在生活中。

實施這次課程讓我反思的是學生動手改造校園指示牌時,不僅對色彩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也學會要割捨對色彩的個人獨愛色,討論並找出適合的顏色,並統一色彩,決選出兩種顏色。成品出現,看見學生眼中滿是感動;分享成就感。這六堂課是學生和我一同實踐的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