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課程中想要帶著學生,藉由發現生活中的比例美→物件與物件使用的調查與分析→生活小物比例配置練習三個階段任務練習,讓同學從任務中的討論與分享過程歸納出比例的美感關鍵要素-適當的物件比例。在資料搜集的過程中發現生活中可見的物件設計所符合的比例美感關鍵要素;分析日常生活中時常使用的物件尺寸,分析比例的美感關鍵要素在平面設計上的運用。透過生活小物的創作任務,強化學生對於美感構面中的比例運用之經驗;結合環保的議題讓同學培養自發、互動、共好的美感情意。

美感預期成果

本課程參考南區高雄市立前鎮高級中學《美感比例袋著走》,希望學生經歷過美感體驗課程,能夠知道關於比例的美感關鍵要素,並且可以從生活環境中的各種物件觀察,發現物件中比例的美感;體驗設計規劃與杯子和飲料搭配的生活物件,達到比例美感於生活中的實踐。這部分是我想在課程中帶著學生一起觀看、討論及實作的,希望能在理論與實用兩部分都能兼顧,學生也能在過程中應證與理解美的感受不全然是一種主觀的感受,其中也有規則可依循。

教師課後省思

  1. 從最初開始這個內容時,學生沒有意識到生活中常使用到的飲料杯與提袋時配置時會有比例的美感。在逐步引導授課的過程,學生先觀察到飲料杯具有不同的款式,各有長寬高比例差異,當與飲料提袋配置時,除了包覆杯身的布料寬度外,還有思考提袋手提把的長度與裝載的飲料杯口處的距離是否合用,與物件(飲料杯)之間的平衡問題。
  2. 此課程的材料選擇:課堂中提供了12色的古布讓學生挑選其中2色作為飲料杯提袋內層與外層的顏色,除了提袋顏色配置的考量外,也是為了後續在縫製過程中減少學生車縫的失誤。手提把讓學生有3色(藍、綠、咖啡)14MM與19MM寬的織帶做為搭配選擇,提醒學生手提把除了顏色、長度的考量,還有其寬度與提袋本體的比例搭配考量。在材料的選擇上提供了多樣的組合,所以學生花費比較多的時間進行搭配思考,並且因學生對於材料特質以及縫製工具的不熟悉,以致於縫製的時數由1節課調整為2節課。
  3. 實際執行提袋縫製時,學生若在描繪提袋版型時可以清楚描繪其寬度尺寸與預留縫份,可以避免縫製過程中發生誤差,完成的作品才能充分的表現出當初預設的提袋比例。
  4. 雖然此次運用了縫紉機來完成作品,多數同學對於機器是不熟悉的,但是經由自己思考描繪設計完成一件生活小物,同學多數覺得很有成就感。提醒學生對於生活中多些關注,明白自己具有能力處理生活中的小細節,提升生活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