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智能閱讀──我的妖怪朋友 | 美感教育

美感智能閱讀──我的妖怪朋友

課程資訊
  • 學校:高雄市左營區新光國小
  • 教師:高志遠
  • 課堂:藝術
Read More

課程簡介

本課程從夏季特刊P.10~12台灣妖怪的魔幻世界、台島神獸誌版面切入,閱讀不同民族、文化的妖怪故事,了解妖怪傳說和當時民情風俗、自然、文化的關聯,探討妖怪的造型與自然、人文的關聯性。

利用原藝術領域課程紙黏土頭偶材料,搭配安妮新聞報紙主題,轉變成創作我的妖怪朋友,思考這位妖怪朋友的外型特徵以及所代表的意義,搭配台灣妖怪百寶圖,了解台灣在地文化故事與傳說妖怪的關聯,創作出想像中的妖怪朋友造型。完成設計草稿後以紙黏土為材料創作,經過塑型>乾燥>增加造型細節>乾燥>構圖>彩繪等步驟,完成妖怪朋友立體創作。

我的妖怪朋友-線上分享會,搭建簡易攝影棚,學生利用ipad拍攝立體作品的正面、背面、側面等3個角度,並做適當的裁切與修圖,上傳至Padlet平台,寫下自己所設計的妖怪朋友外型特徵及妖怪角色介紹,讓每位同學能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分享自己的創作,同時欣賞他人的創作、學習並給予正向實質的回饋。

課程目標

  1. 能閱讀安妮報紙內容,並掌握文章要點。
  2. 能了解並感受民族、地區的妖怪背後文化,並融入於設計。
  3. 能有意識的設計出具特色的妖怪朋友造型。
  4. 能分享自己的妖怪朋友創作,並欣賞他人作品。

教師課後省思

因藝術領域已排定課程與材料,為了在有限的時間裡能夠完成課程又不浪費材料,故利用紙黏土頭偶的材料,改變主題搭配安妮新聞主題夏季特刊台灣妖怪的魔幻世界、台島神獸誌等單元,轉變成符合我的妖怪朋友的單元設計,本期安妮新聞整合妖怪相關的主題,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閱讀並增加相關的常識,以報紙為基礎延伸更多的討論,是老師很好的教學素材。相同材料不同主題,讓學生了解材料的多元應用,學習思考如何運用手邊的材料進行創作。

因每學期的時間十分有限,扣掉國定假日更讓時間有所壓縮,要在有限時間讓課程能完整進行,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黏土材料對於國小學生而言並不陌生,但立體作品比起平面作品需要掌握的部分又更多,在設計圖繪製上,規劃讓學生繪製妖怪朋友的“正視圖”與“側視圖”,也請學生利用ipad上網蒐集參考角色的正面及側面圖,畢竟憑空想像不如實際觀察,角色的輪廓、線條在各角度如何延伸?怎麼連接?平面與立體之間的關係,都是需要透過觀察後才能在腦海中建立,檢視學生繪製的設計圖,可以發現在這部分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紙黏土的塑形牽涉到立體空間的概念,學生對於立體作品上的線條從正面延伸至側面的概念不易掌握,往往只顧正面不顧側面及其他面向,可以先引導學生把作品側面的外型先建立起來,再回到正面塑形會比較容易理解與製作;向外延伸的部位要有建立骨架的概念,避免單純靠紙黏土本身造成支撐不足而脫落的狀況,過程中不時要提醒增加作品細節,才不會讓作品過於單調,各種細節要延伸至側面甚至背面,才不會讓作品正面以外的部分落差太大進而提升整體作品的精緻度。

我的妖怪朋友-線上成果分享,透過作品的分享可以回過頭檢視自己的創作,讓學生能有機會談談自己的設計,分享自己的設計重點,同時也了解他人的設計思考,利用Padlet數位平台,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學生能利用課餘時間彼此學習,作品中的有趣點其實都是從學生對自己作品的思維與詮釋中發現的呢!

高志遠
高雄市新光國小教師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