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課程一:鳥類撕貼畫創作
課程介紹:
本課程結合本校校本課程主題「鳥類嘉年華」與藝術創作,透過觀察台灣常見鳥類的外型、羽毛與色彩特徵,引導學生運用撕貼畫技法創作獨特的鳥類作品。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構圖原則、拼貼技巧,並藉由不同材質紙張的撕、剪、貼操作,表現出鳥類的動態與層次感。課程不僅提升學生的藝術表達能力與美感素養,也深化對在地自然生態的認識與關懷,實踐跨領域整合學習。
課程二:資訊結構與色彩創作 — 看圖說話的視覺構圖練習
課程介紹:
本課程源自閱讀安妮新聞(Annie News)的啟發,結合圖像敘事與視覺設計,帶領學生進行「資訊重組與視覺構圖」的創作練習。學生將從新聞圖片中拆解畫面元素,理解畫面傳遞的情境與情緒,並運用視覺語言技巧(如重複、漸層、對比與節奏)進行重新構圖與色彩創作。課程強調圖像背後的「資訊結構」與「表達意圖」,讓學生透過藝術媒材表現觀察與想像,培養圖像閱讀能力與創意表達力。
課程目標
課程一:鳥類撕貼畫創作的課程目標:
1.認識台灣常見鳥類的基本特徵與色彩。
2.培養觀察自然與轉化為藝術創作的能力。
3.學習撕貼畫的基本技巧與表現方法。
4.理解構圖原則,能安排畫面主體與背景。
5.透過創作表達對鳥類與自然的關注與想像。
6.提升藝術審美與創造表達能力。
課程二:看圖說話的視覺構圖的課程目標:
1.能從圖像中讀取資訊與情緒意涵。
2.理解並運用視覺語言:重複、漸層、對比、留白等。
3.學習基本視覺構圖與資訊整理技巧。
4.熟悉使用 Canva 軟體進行數位藝術創作。
5.發展圖像敘事與視覺表達能力。
6.培養數位媒體素養與創意設計能力。
教師課後省思
課程一:鳥類撕貼畫創作
學生學習收穫:
學生在課程中不僅認識了多種台灣鳥類,提升自然觀察力,也透過撕貼技巧發展出獨特的藝術語言。他們展現出高度的創作熱情,作品富有想像力與個人風格,並能清楚表達自己對鳥類與自然的理解。
教學反思:
在課程中發現學生對於自由表現與手作創作具有高度興趣,撕貼的隨機性反而激發了他們更多創意。然而在細節刻畫與構圖規劃上仍需更多引導,未來可加入更多視覺元素分析與分組欣賞討論,強化學生的觀察與評析能力。
課程二:看圖說話的視覺構圖
學生學習收穫:
學生學會了如何「看圖說話」,從圖像中找出重點與情緒表達,並能透過 Canva 將自己對畫面的理解進行視覺化重構。他們對數位設計工具充滿興趣,表現出高度的參與度與創意,紛紛表示「第一次知道圖像可以這樣說故事」,更愛上了用圖畫表達自己。
教學反思:
課程中發現學生對視覺語言的使用尚未完全熟悉,起初常流於裝飾性排版,但在老師範例引導與互評討論後,能逐漸掌握如何用重複或對比來創造視覺焦點。Canva 為入門友善的平台,降低技術門檻,建議未來可延伸進行海報設計、主題報導等應用性任務,深化學生的媒體素養與圖像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