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本課程以《安妮新聞》主題「改變世界,從『小』做起」為起點,引導低年級學生關注環境議題,從生活中的微小行動實踐永續。課程設計結合跨領域學習與公民素養,串連安妮新聞閱讀、北極熊生存挑戰討論、行動書展設計、紙箱龍舟淨溪活動,以及學生自發提出的「戶外教學使用環保餐盒」倡議行動。學生從好奇與困惑出發,經由探索與理解,最後成為校園與社區的綠行動推手。在閱讀、討論、體驗與行動中,學生不僅學會了資訊判讀、同理心表達,也從實際參與中獲得公民實踐的信心與影響力。
課程目標
- 引導學生從新聞文本中覺察生活與環境之間的連結,提升公民素養。
- 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與探究思辨能力,能針對新聞議題提出個人觀點。
- 透過拼圖、繪本與角色模擬活動,增進學生對北極生態與氣候變遷的同理心。
- 鼓勵學生設計與參與主題書展,練習公共表達與團體合作。
- 帶領學生實地參與行動(如紙箱龍舟與淨溪活動),體現「從小做起」的責任感。
- 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問題並提出具體改善建議(如推動環保便當盒),實踐倡議力。
- 培養學生紀錄與反思能力,能整理學習歷程並提出改變的可能性。
教師課後省思
- 學生初次接觸環境與氣候變遷議題時,雖感興趣,卻因抽象難以理解,教師透過 拼圖活動、繪本閱讀與角色模擬等具體化策略,幫助學生建立北極議題的基本認識。
- 在推動「使用環保便當盒」的倡議行動中,學生第一次向校方提案未被採納,教師並未急於介入修正,而是鼓勵學生討論失敗原因,從語氣、時機與策略中學習修正,最終成功推動提案,展現堅持與反思的力量。
- 書展與行動成果展期間,觀察到學生能主動擔任導覽員,清楚傳達環保理念,並勇於面對提問,展現主題理解已從知識內化為具體行動力。
- 教學歷程中,發現學生在具體任務與公共發表中表現尤佳,若能提供更多跨領域整合與生活應用的情境,學生將更能從行動中建構深層理解。
- 未來可延伸至在地環境議題,如雙溪水域觀察、水資源使用調查等,讓學生從自身生活經驗出發,強化公民意識與永續實踐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