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相較於學校過往常見的中學生報、人間福報,「安妮新聞」對孩子來說儼然是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多彩豐富的版面設計、有趣生動的專題報導、貼近生活的知識內容,呼應 108 課綱素養導向之課程設計精神,此次課程設計分為五階段進行——美感覺察、閱讀理解、 議題延伸、分組合作、表達看法。
首先,「美感」是否能透過比較建立?教師引導學生比較普通報紙及「安妮新聞」,彙整分析兩者的差異,從而覺察生活中的美;接著,讓學生自由選擇感興趣的文章進行閱讀,進一步將 SDGs 指標及議題思考帶入,閱讀仍舊是吸收資訊的根本,教師引導孩子將新資訊連結舊有經驗,透過提問反思現實生活中,與該篇報導相關之議題,結合平板電腦擴充學習內 =容;最後,以分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閱讀相同篇章的同學們組隊,比較彼此蒐集之資訊, 上台分享探究成果。
課程目標
- 能比較傳統報紙及「安妮新聞」之差異,並進行優缺點分析。
- 能摘要「安妮新聞」重點內容,並表達個人看法。
- 能反思「安妮新聞」篇章相關議題,並提出疑問及推論。
- 能運用平板電腦蒐集相關議題資訊。
- 能表達對於「安妮新聞」及相關議題資訊的看法。
- 能討論不同看法間的差異性及共通點。
教師課後省思
- 問題與對策:
- 班級中學生程度落差較大,往往需要為了協助程度較差者,花費許多時間進行指導。
→事前規劃備案,讓閱讀有困難者,也能參與課程。 - 蒐集資訊能力較低,學生在運用搜尋引擎時,往往因為不熟悉操作方式, 而造成資訊蒐集困難。
→進行閱讀寫作中之資訊應用課程時,加強訓練學生之資訊蒐集能力。 - 分組合作討論內容不聚焦,若僅由部分學生發表意見。
→運用限時、任務分配等方式,提升小組討論效果。
- 未來的教學規劃:
「安妮新聞」不僅能應用於閱讀課程中,若未來有機會再申請報紙,希望能根據不同報紙主題,協同校內不同領域之教師進行共備,共同規劃美感教育 X 閱讀理解之跨域探究實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