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本課程實施於中山學校財團法人高雄市中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對學生而言,創作美麗的構圖並非是難事,但如何有效利用材料和正確的使用工具卻是陌生的,往往為了一小塊圖形浪費了不少的素材,希望透過課程讓學生了解材料的有效使用以及構圖安排。
課程一開始先給予學生任務,讓學生思考在一定尺寸的紙張內,分割出規定的幾何形(矩形/三角/圓),讓學生了解幾何形的特性和紙張與幾何形之間的比例,正確使用工具將圖形分解,並給予新的任務,讓學生有效的重組畫面,思考新的畫面中紙張與圖形的比例關係。再將課程延伸,讓學生學習美的構成,了解畫面的比例安排,局部與局部之間的比例,局部與整體的比例,希望學生能分解再重組畫面,並能完成和諧的構成。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在規劃材料時,思考材料的比例,以達到最佳效能。
  2. 學生能在使用工具時,正確操作,以達到最有效率的創作。
  3. 學生能了解圖形與畫面的比例與關係,設計專屬的資料夾。

教師課後省思

課程「紙間的距離」,希望能藉由幾何形規劃讓學生知道比例的重要性,並能將媒材達到最有效的使用。在單元「最多的可能」中,我原本認定只有規矩的排列才能有最多的圓,然而事實不完全都是如此,有些不按規矩排列的孩子甚至規劃出更多的可能性,此外,許多孩子的思考超越我的預期,他們除了思考數量最多的可能外,更找出了變多的可能性,也互相討論分析彼此數量不一樣的地方,不禁讚嘆孩子們的思考比起我想的更遠、更深,也讓我了解教學不該有所謂的預設答案,不能將孩子的思考侷限,預設的答案不見得是最完美的答案,答案只有透過觀察與摸索,才能找到合宜的答案。
在資料夾設計時,原本的預期成果就只是單面的幾何形拼貼,然而在學生動手前,我花了一點時間說明色彩的變化和資料夾雙面的特性,這幾分鐘的講解也讓許多學生除了幾何形比例規劃外,也考量到了色彩和雙面變化,創作出層次更豐富的資料夾,也讓我更加肯定了老師引導的重要性,在之後的課程規劃上,也會更加著墨於引導,給予學生思考的點,而非正解,學生透過思考點與點去連成線,線與線之間又構成面,讓思考的面相能更加寬廣且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