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1.a. 體驗各式紙類、紙張浸泡水中逐漸軟化過程,能了解不同紙質軟化速度,有報紙、日曆紙、廣告單、紙卡,包含紙杯、免洗碗體驗。讓學生理解牛奶、便當盒為何不能再回收 ? 因為有加工油膜因素,如需要回收必須去除油膜,同時讓學生思考如何去除油膜的體驗。最後是以報紙的材質最容易操作。
b. 延續理念1的操作,設計5種不同紙張的水盆,放置不同泡水軟化無油膜的紙質,認識不同厚度的紙材軟化程度。(A3.環境保護議題)
2.a. 利用軟化之紙漿,嘗試做出手工造紙。
b. 本次課程只加入樹葉與手作紙張結合,嘗試色彩與質感的美妙歷程。藉用其他圓形工具,如氣球、鍋碗盤,將紙漿貼附在工具上,完成立體紙材的鍋碗盆,作品乾燥後將之設計以構成美感。此過程須符合數學比例之知識原理。(A16.能源)
3. 延伸課程:利用紙漿做出立體造型之玩物。
4. 因為視覺藝術只有一節課,所以課程執行初,會不斷重複與提醒施作過程,能加深學生知識理論。
美感預期成果
在連續以紙張為主題,學生透過繁複程序、及手做的體驗,可以深刻認識紙張的特性及不同功能,藉由不同之功能來發展美感教育之整體活動,讓紙張的創作從平面提升至立體,從無暇之紙張可以轉換成具美感的紙張藝術之思維,可以創作的藝術如下:
- 立體藝術:使用紙漿可以創造出栩栩如生的立體雕塑作品,從人物、動物到抽象形狀,都可以通過塑造紙漿而實現。
- 裝置藝術:紙漿裝置藝術是一種將紙漿應用於空間的方式,可以創造出具有交互性和觀眾參與性的作品,讓觀眾身臨其境地體驗藝術。
- 工藝品:紙漿也可以用來製作各種工藝品,例如手工紙、紙漿雕塑等,這些工藝品可以作為裝飾品或禮品,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 教育推廣與社區意涵:紙漿藝術也可以應用於教育和社區項目中,通過工作坊和展覽等形式,啟發民眾的創造力,促進社區參與和互動。
紙漿創作的成果可以是多樣化的,取決於創作者的創意和技術,以及作品所要表達的主題和情感,藝術美感最後希望都能啟迪人心。
教師課後省思
學生對於平面青花瓷的設計興趣濃厚,對於紙盤設計更是反應良好,可以做為下回施作課程的主題。
課程規劃
-
0{{(ke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