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先行透過 PPT,PPT 分別展示中國甲骨文、埃及象形文、日本繪文字、手機符號表,進行先導活動–思考:自古以來的「符號」在人們的生活裡扮演那些功能。接著請學生閱讀報紙文章三分鐘,並帶入《安妮新聞》「紙本閱讀」獨特的美學感受;透過問答法,確認學生充分掌握文章重點。再以手機符號所串連的短文主題:「國中生投入學習」為例,讓學生閱讀夾有手機符號的短文。孩子結合現在的手機符號可以呈現的加強語氣、表達心情,加入短文創作的呈現。最後任務:給予學生 30 個手機符號貼紙,請各組學生共同創作出一則「情書傳情」的簡訊短文。由於「情書傳情」是青少年關注的主題,學生們十分熱衷一同集體創作,以自身關切的題目作為創作題材,很能達到溝通中的符號創作。
課程目標
- 讓學生先行思考自古以來的「符號」具有什麼功能。
- 學生能透過安妮新聞文章閱讀,掌握文章內涵。
- 能以現在的手機符號,生產出文情並茂之短文,達到溝通。
教師課後省思
- 施作時間只有一節課,無法進行各組短文分享,如果可以加上分享,課程會更完整。未來可考慮將它設計成兩節課操作。
- 學生將手機符號引入短文的合作創作過程,投入度很高,儘管情書是設定虛擬的對象,孩子們相當熱切討論,這是他們關心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