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本次課程活動聚焦於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及自我探索能力,透過創新策略和文本分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自我認識。
第一堂課運用「故事山」閱讀策略,引導學生理解客語課本第二課中野炊活動的故事情節,透過分析故事的起承轉合,促進同學間的互動與情感交流。此外,結合「周哈里窗」活動,幫助學生發掘自身的人格特質,進一步加深對自我的認識。
第二堂課則以《安妮新聞》第15期第4頁的文章「內外並行-探索自己的天賦」為主題,帶領學生閱讀文本並挑選其中關於「向內探索」與「向外探索」的精采句子,進行討論與生活連結。學生在活動中表達個人見解,並思考如何透過周哈里窗的發現,勾勒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及職涯規劃。課程結尾,學生撰寫閱讀心得,總結對文本的理解與個人啟發。
整體活動不僅增強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亦鼓勵他們思考自我定位與未來目標,達成知識與自我成長的雙重提升。
課程目標
- 學生能藉由客語文本內容說出文章中不同角色的心境變化。
- 學生能應用客語文本內的客語詞彙及句型於日常生活中。
- 學生能找出安妮新聞文章中關於「向內探索」與「向外探索」的重點句子並提出對文本的個人見解,並將其與自身生活經驗連結。
- 學生能透過周哈里窗的反思,描繪自我理想形象,並連結到未來職涯目標。
教師課後省思
這是我第一次將《安妮新聞》報紙融入課程教學。本次課程選用第十五期《夢想》專題中的「內外並行——探索自己的天賦」作為主題,結合客語課本中描述兩位同學互動的故事,引導學生透過「周哈里窗」,深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質,並開始生涯探索之旅。
課程中,學生在完成客語文本的學習後,進一步閱讀報紙文章,從中探究如何發掘自己的內在與外在天賦,並透過學習單的活動整理思路。學生在活動過程中,不僅從同儕的觀察與回饋中發現自己不曾注意的一面,還進一步反思自己未來想成為的樣子。透過對個人特質的認識,他們開始挖掘自身興趣,並思考未來的職業方向。
期望這次課程能幫助學生更深入地探索自我,進而增強對自己的認識與信心,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