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號啊符號 | 美感教育

符號啊符號

課程資訊
  • 學校:臺南市立善化國民中學
  • 教師:柳佩妤
  • 課堂:視覺藝術
Read More

課程簡介

這堂課將帶領學生進入語言與符號的世界,從象形文字的歷史談起,探討符號如何在不同時代與文化中承載信息與情感。在這個數位化時代,表情符號作為一種現代的象形文字,讓我們能夠以更簡單、直觀的方式進行交流。課堂將從介紹表情符號的起源與演變開始,從最初的日文「絵文字」到現今的全球化表情符號,並分析它們如何反映社會的多元價值觀與情感表達。學生將學習如何解讀和使用這些符號來強化書面語言的情感色彩與表達力。
課堂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讓學生觀看經典攝影作品《安妮新聞Vol4》並討論其內涵。透過討論,學生將學習如何從視覺藝術中提取意義,再將這些感受轉化為表情符號。這不僅能幫助學生了解符號的多重意義,還能促使他們將情感與視覺作品聯繫起來,學會如何用表情符號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與觀點。
這堂課不僅是對語言與符號的學習,更是一次探索如何在現代社會中有效傳遞情感與信息的體驗。學生將掌握如何運用現代符號來表達自己,並理解符號在溝通中的深層意義。

課程目標

  1. 理解象形文字的歷史與起源,並了解它如何作為書面語言的一種形式進行信息傳遞。
  2. 探討表情符號的發展與演變,了解其從日文「絵文字」到全球普及的過程。
  3. 分析表情符號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並認識其在多元文化與價值觀中的重要性。
  4. 培養學生運用表情符號來增強文字訊息的情感表達與溝通效果。
  5. 引導學生透過經典攝影作品,練習將視覺藝術與情感表達結合,並用表情符號進行詮釋。
  6. 增進學生對表情符號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的理解,並思考符號如何跨越語言與地域的界限進行溝通。
  7. 培養學生創意思維,學會靈活運用現代符號來表達個人觀點與情感。

教師課後省思

  1. 學生對象形文字與表情符號的理解差異: 在課程初期,部分學生對象形文字的歷史背景和其象徵意義了解不足,導致在討論過程中,學生的理解較為片面。雖然他們能夠輕鬆理解現代的表情符號,但對象形文字的深層意義與跨時代的演變過程缺乏足夠的認識。
    對策: 在未來的教學中,將更加強象形文字與現代表情符號之間的聯繫,通過更多實際的案例(例如古埃及象形文字和表情符號的對比),幫助學生建立起歷史與現代符號的延續性。增加多媒體資源來更生動地展示象形文字的應用,讓學生能夠更直觀地理解符號的歷史演變。
  2. 學生對情感表達的理解較為狹隘: 儘管學生能夠理解表情符號的基本情感(如笑、哭、心等),但對於如何利用表情符號表達複雜或深層的情感仍存在挑戰。在觀看《安妮新聞Vol4》的過程中,部分學生無法準確地將自己對作品的情感體會轉化為適當的表情符號。
    對策: 在未來的課程中,應強調情感表達的多樣性,並通過小組討論或情境模擬的方式,讓學生嘗試用不同的表情符號來表達更細膩的情感。可以進行情感表達的遊戲或角色扮演,增加學生對情感層次的理解與應用。
  3. 文化差異的挑戰: 部分學生在學習表情符號的多元文化背景時,對不同國家和文化中的符號意涵有所誤解。例如,某些表情符號在不同國家或地區可能擁有不同的象徵意義,這使得學生在使用表情符號時可能會誤解或傳遞錯誤的訊息。
    對策: 在未來的教學中,將更加注重跨文化交流的部分,加入更多有關表情符號在全球範圍內的文化差異介紹,讓學生了解同一表情符號在不同語境下可能具有不同的含義。可以邀請不同背景的學生分享他們的觀點,促進跨文化的交流與理解。
  4. 學生對表情符號創作的興趣不高: 儘管學生對觀看和討論作品表達有興趣,但在創作表情符號來描述自己情感的過程中,有些學生顯得較為保守,缺乏創意。
    對策: 針對創作表情符號部分,未來可以設計一些互動性強的活動,例如表情符號挑戰賽,讓學生在限定時間內用表情符號創作出某個具體主題的表達,並進行分享與討論。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還能激發他們的創造力。
柳佩妤
臺南市立善化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臺南市立東原國民中學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