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1.初階至高階的美感思維能力:
學生經由108-1九週18節初階課程寶施後•透過美感三大單元六大構面的理解,連結美感與生活培育生活中的審美意識,108-2進而以學校近年來的環境硬體整修工程為例運用美感設計做校園視覺識別的軟性創作,解決空間指標紊亂、方向感不明的問題,以設計思維為手段實踐美感設計於環境空間中。
2.連結加深廣之基本設計與新媒體藝術選修課程:
配合教育部108新課綱美術領域的加深加廣選修課程,將基礎美感課程與設計方法做連結並以新媒體VR/A做技術初探,整合美感社群學習資源,使美感與生活、美感與設計、美感與新媒體技術運用,三者依序相互衛接轉化合宜之教材運用。學期初以史丹佛大學的練習作為設計思考的暖身,使學習者意識到以使用者為出發的設計思維,結合美感原理與體驗新媒體技術的整合。
3.以構成與色彩為主軸的設計初探:
文華高中因近年來陸續的耐震補強工程、下水道汙水排水工程、自主學習空間改造計畫等硬體環境修繕逐漸讓校園有嶄新的樣貌但早年創校因各棟建築設計樣態雷同,以平行及口字型做排列,仍使初到校園的同學、師長及外賓容易混淆加上各處室、社團隨意張貼指標讓校園空間無法有整體的視覺美感本課程以設計思考為手段,學生訪談校園中的使用者,理解造成空間感混亂、標示不清的原因聚焦問題後,透過分組指標系統的設計分區以 Google Street View App GoPro MAX 360度全方位攝影機記錄,並運用THETA+APP掛載虚擬指標系統透過Web Srverfor Chrome發布,使蒞校外賓可透過掃描QRcode方式輕易理解方位,結合美感設計與新媒體•達到無紙環保的虚擬指標系統。

學生學習成果:
1.交通娛樂專題htps://roundme.com/tour/59974/view/1918738
2.飲食專題http://roundme.com/tour/602321/view/19244874
3.體育專題http://oundme.com/tour/591462/view/1905085
4.圖書館專題htp://oundme.com/tour/600025view/199223
5.校園環境專題https://roundme.com/tour/602574/view/194944
6.藝文專題https:/poly.google.com/view/diQbsArZ26R
7.舞蹈專題https://roundme.com/tour/591468/view/1917929

美感預期成果

  1. 產出校園視覺識別曁指標系統。
  2. 校園虚擬視覺識別曁指標系統線上發怖與使用。
  3. 配合學校重大活動做虚凝視覺識別曁指標系統滾動式修正。

 

教師課後省思

1.認知領域的提升
經由觀察、學習成果、訪談與問卷資料,顯示學生在美感的認知領域有顯著提升。在課程實施歷程中,教學者透過對學習者的觀察與理解,並觀測學習單的完成度與課間討論狀態,皆能從模糊的美感認知,逐步進入到可談論美感原理與並進一步分析。
在構面中的認知領域教學,因學生在國中的視覺藝術課有色彩單元學習經驗,對於基本的記憶、理解層次有較佳的表現,如色彩三要素、類似色、互補色、調和色等基礎色彩學知能,但越往應用、分析、評鑑的層次數值卻遞減,顯示對色彩進階的整合使用能力較弱,教師可適時增加舉例與色彩練習。而比例、結構、質感及構成構面的記憶層次數值,教師應清晰說明構面之定義架構,以便為高接的認知能力遷移打好基礎。

2.技能領域的提升
經由觀察、學習成果、訪談與問卷資料,顯示學生在美感的技能領域有顯著提升。學習者普遍能透過操作展現美感的技能運用,學習成果達到評量指標的B級,A級加B級的學習表現,在各模組中皆達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數,而未有學習者落於E等級。
在構面中的技能領域教學,顯示基礎技能的操作表現較佳,複雜的高階創作則較弱,需要較為頻繁的示範與練習,但質感構面的卻呈現相反的狀態。色彩構面透過教學可以使其高階的創新技能大幅度提升,其他五構面以基本技能的進步較多。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技能領域的教學中,應針對操作流程的說明更加詳盡,或進行分組學習、補救教學,以顧及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習者。

3.情意領域的提升
經由觀察、學習成果、訪談與問卷資料,顯示學生在美感的情意領域有顯著提升。透過前、後測問卷數據顯示,學習者對於美感的情意領域,原本就抱持較開放的態度,經由學生課後訪談,課程有助於他們意識到生活中的美感經驗,並也樂於延續課程內容實踐於日常,傾向比例隨著表現程度佳的學習者而提升,但亦有學習者學習成就不高,但卻對美感的情意與審美抱持正向的思維。

4.綜合分析
經由觀察、學習成果、訪談與問卷資料,顯示,顯示美感教育課程能提升學生各方面、不同學習背景、性別學生在各構面的能力。
而女性學習者透過美感教育課程之進步幅度優於男性,未曾接觸美感教育的學習者進步幅度優於曾經接觸過的學習者,在課室現場需注意差異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