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美感也不單是知識,也不應該是生活教條規範,他應該是合於用的目的,並適應於整體秩序的。而是在生活上便是比剛剛好更多一些的展現,所以「美感教育」不是技術的學習,他來自為生活累積之經驗,當我們開始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敏感,便會開始願意開啟發現、探索、體驗、嘗試、運用、整合的歷程;換言之,「美感教育」是一種素養教育,也是一種自信心的養成。
美感從在乎開始,透過一系列的質感體驗課程,讓學生能主動發掘校園環境中的各種質感,透過觀察與探查製作質感拓印,並利用各種材質在免燒土上進行質感實驗,進而能嘗試思考並製作水泥盆栽,進行種下美感的活動,完成每個人獨一無二的多肉植物水泥盆栽。
美感預期成果
- 能描述不同質感的差異
- 能將校園中的質感分門別類
- 能對校園中的質感進行探查與討論
- 能製作校園質感拓印
- 能運用不同材料進行質感實驗
- .能製作各具質感的水泥盆栽
教師課後省思
- 調整課程時間的安排
因實施對象為九年級生,需考量學生該學期的模擬考期程,避免影響美術課的進度。這次就因九年級的升學測驗與講座,而壓縮了課程的進行。
- 強化硬體相關的設備
原先讓學生使用低倍鏡進行微觀質感探索是採一組一ipad,然過程中部分同學不擅長使用3C產品只能在旁觀察,無法實際動手參與,若能改為一人一機,可增強每位學生的投入度。
- 增加質感合宜性的討論
本學期課程著重視覺質感和觸覺質感的討論,以及質感引發的心理感受,較少著墨質感的合宜性,爾後若執行課程,可深化這部分的藝術知能和討論。
課程規劃
-
0{{(ke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