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台灣廟宇五花八門的彩繪流傳,皆以故事的方式教育觀看的信眾,而這些歷史與訓誡的故事,是以怎樣的方式來讓尚未流利懂得文字的民眾了解,彩繪是其中一樣,另外則是雕刻,仁武高中比鄰福清宮,以此來說是彩繪與石雕,當然仍有許多的工藝品在建築體上,此課程較為鎖定在彩繪,石雕為輔,若仔細的探究,廟宇是否有某些特殊比例的安排?是否有隱藏什麼樣的比例必須透過踏查後的整理比較,才能檢視呢?也可能廟宇因何緣故,皆使用非人之比例或是壓縮了那些比例來成就?本課程將帶著一張白紙的態度,帶著學生踏入常見的廟宇,但發現不同的視野。從發現異同後,再進一步的運用所觀察到第一手的資料,進行創作延伸。

美感預期成果

  1. 發現廟宇中的比例與生活中的比例之異與同,因為課程是第一次操作,過程中仍會有許多的意外發現與臨時變動,甚至也有可能完成研究後,發現跟原本預期無相關的美感經驗,目前先行鎖定在「彩繪人物比例與空間」的生活差異為主,實際產出的成果尚無法明確說明,學生需要透過自己的觀察去產生觀察的實際結果。
  2. 從自己第一手資料所發現的結果,進行創作,每組會進行的方式皆有不同,若先以教師角度進行預測,可分為「電影模擬組」、「彩繪比例修復組」、「比例資料創作組」、「文創商品應用組」⋯⋯等,帶領學生發現可能可以的創作方式。

教師課後省思

廟宇太博大精深,有些課程需切得更小塊面向,再去執行,此部分檢討於下學期來試試,本學期較為聚焦在紀錄片的文創產品的輸出,美感教育的 6 節課只是其中一個小部分的執行,整學期的操作是個較為完成整的課程設計,挑戰的面向也較多,實驗性質濃厚,若是要再一次的執行,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但美感教育的 6 節課,也確實完成於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