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本課程藉由生活圈的街道傢俱為素材,讓學生產生與環境的連結,提升認同感及藉由規劃身邊的設施提升學習興趣,運用設計思考發想適合的改造企劃,把親身在石碇的三年體驗轉化 成為公共設計。教學活動配合本校學生的特性,以觀察及實作課程為主,在動手嘗試的過程中歸納整理出具體概念,同時以異質分組進行合作學習,透過操作、小組討論再操作的過程加深學習印象,並在過程中培養問題分析解決的能力,課程兼具實作及論述結合數位融入教學,期待學生能更容易將所學應用至未來情境中,並能在歷程檔案裡妥善呈現所學。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
  1. 石碇高中公車站的環境色彩。
  2. 石碇高中公車站適合運用的質感。
  3. 怎樣的版面能更有效地傳達想法?
  • 美感技術
  1. 色彩規劃
  2. 版面編排
  3. 設計思考
  • 美感概念
  1. 如何安排適當的色彩和質感在環境當中。
  2. 如何安排圖文使版面具有美感且清楚易讀。
  3. 如何利用圖文的大小變化,清楚描述相對應的資訊(如遠近距離、停留時間等)。
  4. 如何讓設計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並兼顧機能與美感。
  • 其他美感目標

配合其他課程,於藝術生活課程中(非美術課)實施。

教師課後省思

這次的課程素材選擇學生每天上學通勤都會使用到的公車站,和日常生活環境關係密切,藉由自由挑選學校山腳下的不同公車站,各組提出改造計畫。讓學生能依據使用者觀點思考如何改造,過程中對設計思維有更深刻的體會。

日常生活的元素往往是學生最能深刻觀察的設計素材,能夠較輕鬆地入手,並且更積極參與相關討論。未來的課程也將繼續挑選生活中的素材,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學習。

在這次的課程中,起初繪製平面設計圖,學生的想像力常常無限延伸。然而,開始製作模型時,小組才發現空間有限,或者難以容納所有預想中的設備。立體模型的設計製作階段能更切實際引導學生思考,有助於學生具體考慮空間限制和實際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