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藉由活動讓同學感受下列四個主題
- 「重心(新)生活」:重新用心感受生活,發現平凡中的不凡,讓每一天都充滿新意。每日感覺好似一層不變的生活,但是其實周遭很多新奇的事件等待我們去發掘,很多細小事件都在生活中,必須重新用心去感受,發現美的純粹。
- 「汰舊換新」:一般聽到細菌,總是覺得不好有害,需要把舊的觀念淘汰,重新換個角度去看它,重新批判思考。
- 「異彩點綴」:生物的存在都有其意義,細菌應當也是如此,身處的環境,許多微小卻又伴隨我們左右的細菌,它綻放著色彩,我們可藉由它的色彩來創作點綴生活。
- 「滲入生活」:細菌無所不在,如何得知,動手實作觀察,發現它,在哪個角落!
課程目標
- 學生能分析文本資料並進行判斷思考,提升閱讀能力。
- 學生能分組討論藝術與生活的關係,及思考生活與美感的關係。
- 學生能藉由實作,了解看不見的細菌不代表不存在,實作體驗。
- 體會世界萬物帶來的美感以及對每樣生命之尊重。
教師課後省思
(⼀)教學狀態
輕鬆愉快的討論氛圍
營造出輕鬆愉快的氛圍,讓學生敞開心扉的討論,在課程中讓學習者透過分享、討論及合作,由被動的學習⾓⾊轉為主動的參與者。
學生積極參與
報紙編排設計及色彩豐富搭配,吸引學生閱讀文本的意願,配合實作課程提升學生參與動機與積極性。
教學規劃
課程中結合藝術、科學和生活觀察,激發學生對微觀生態的興趣,也打破迷思從新對微生物和生活詮釋,另外,也讓同學換位思考學習尊重每一種生物。
(⼆)未來修正的方向:
課程時間:可移至期中進行,氣候較溫暖時執行,本次課程執行是在12月~1月之間,因天氣關係,細菌生長較緩慢(放室溫培養,未購置細菌專用培養箱),需要放置到兩周觀察才會比較明顯,時間會拉太長。
製膠作圖:原本使用牙籤鈍端作圖,之後課程會改用棉花棒,學生不太會控制力道,常會刺太深或是直接把膠刮破,改為棉花棒應可減少此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