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本創新課程從「痣相圖解」引起學生興趣,進而端詳自己臉型五官特徵並描繪,肯定父母親賦予的自相。 緊接著藉由「相由心生」,指出臉型五官神采是內隱外溢的氣質,可透過色彩來表現情感, 導入色彩構面概念,製作美感工具彩虹色漾罐。最後利用不同視點以各色紙取五官、大小、臉型重新組構。思考色彩與自我的關係(個性、職業、性向、情緒)可依照未來理想職業,增加配件(眼鏡、首飾)、各式髮型等。展現自我,分享詮釋自我圖像的意涵。

美感預期成果

  1. 自我觀察省思到自我認同外顯形象,反內省思內在自我個性、情緒、未來理想。
  2. 美感基礎課程結合日常生活脈絡,使學生動手操作提升學習動機,建立其成功經驗與自信心。
  3. 建構累積美感學習歷程,培養學生觀察現象、探索、合作、提問、反思之問題解決能力。
  4. 藉由美感初體驗,知覺利用再生資源轉化為文創品或藝術品材料的可能性。
  5. 奠定學生美感素養,能發現校園環境美感問題,主動提出與環境共好。

教師課後省思

  1. 學生對於痣面圖充滿好奇,是為課程引起動機的好策略。對於痣面的圖解,教師一再強調無科學根據的過去面相學,不用過於在意,並舉例現有影視歌星與教師本人不好的面痣,卻未受影響,反而刻意強調其特徵。從學習單中可知道部分同學不受影響,僅一位相信面痣學。
  2. 學生對於觀面相繪五官部分。教師準備相關類型參考,無法滿足所有需求,尤其是細微變化,僅能請它們描述介於哪幾類型之間。例如眼睛介於桃花眼與柳葉眼之間等。教師要提示各個部份的觀察關鍵點,例如鼻中與鼻翼高低位置;鼻頭與鼻翼大小關係等。
  3. 異質性差異化分組學習,教師下達指令,利用AI心智圖建構色彩知識,最後以競爭型代幣為誘因共學回饋是不錯的教學策略。
  4. 利用顯微鏡現況觀察讓學生親眼所見光學、色料色彩的組合現象可以強化學生的基礎觀念。
  5. 以三原色量化配比調出彩虹色色相,是建構三原色調色的科學知識。
  6. 教師堤共典範作品,建構鷹架,學生學習成效佳。
  7. 從學生回饋,表明部分學生因此對自已更有自信,並且認同自我長相,同時對於色彩知識有進一步的認識,是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