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在上到家鄉風情這課時,帶著學生去認識各個地區的特色,也會介紹到家鄉的自然與人文景觀,並且會了解到家鄉的特產及形成原因,最後我們希望能培養學生透過實際行動關愛家鄉,培養愛護我的家鄉的情懷,也因為是社會課,因此介紹的多是臺灣既有的文化,再搭配上安妮新聞報紙,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國外的城市風貌,讓學生看到各家鄉不同的樣貌,也增加學生對不同文化的認識。課程中會讓學生觀察安妮新聞報紙內的城市圖片與文字,再回到課本去觀察去閱讀,讓學生說出課本與報紙的相同處與相異處,並找出兩者的優點,讓學生去思考我們的家鄉有沒有值得去告訴大家的特色,最後透過與安妮新聞報紙搭配的內容讓學生畫出自己家鄉的樣貌,也因為有美感報紙的搭配,請學生用美感的角度畫出我的理想家鄉印象。
課程目標
- 觀察家鄉居民生活環境,認識家鄉自然環境與人文風貌特色。
- 透過探究與觀察,了解不同地區居民的生活,具有地區性的差異。
- 培養珍視、愛護家鄉的觀念。
教師課後省思
在教授「家鄉的風貌」這門課程時,我注意到學生對於家鄉的認識和情感有很大的差異。一些學生對於家鄉的特產和景點非常熟悉,能夠詳細介紹,而另一些學生則對家鄉了解不多,甚至有些學生來自外地,對當地家鄉的認識有限。因此,搭配安妮新聞報紙不只可以增進學生對家鄉不同的理解,也能透過與課本不同風格的圖片去啟發學生的創意與想像。
採用分組報告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學生們在準備報告的過程中,不僅學會了團隊合作,也對家鄉的特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這門課程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情感的培育。透過這門課程,學生不僅學會了如何觀察和記錄家鄉的風貌,更重要的是,他們學會了如何去愛護和珍惜自己的家鄉。這對於培養學生的鄉土情感和環保意識具有重要意義。
未來,我計劃在課程中加入更多互動和實踐活動,例如戶外教學和社區服務,讓學生能夠親身體驗家鄉的自然與人文環境,進一步加深對家鄉的認識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