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色彩是美感的第一視覺印象,色調相同或相反會產生不同的色彩感覺,自然環境條件與生活需求會影響人對顏色的認知,進而發展出各地獨特的色彩。結合「環境色」發現除了本體顔色以外的其他色彩變化。從環境色中分析色彩的關係,擷取色彩加入主觀配色探索合宜的色彩條碼,探索不同的色彩層次,思索改變的可能性並融入生活形成美感經驗。
夏天的集集午後經常下對流雨,學生總是冒雨回家,結合彩繪透明愛心傘的活動,請學生思考如何將色彩條碼融入實際生活情境,透過與環境的對話達到和諧的效果。除了實用目的之外,提升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與敏銳度,從生活的細節中發現美無所不在,讓生活有感,到感知美感,進而達到美感生活的目的。

美感預期成果

希望學生從美感電子書中了解什麼是「色彩」,透過鏡頭記錄環境中的各種顏色,從校園、社區、居家環境中探索,發現不同區域的代表色,從微觀角度發現我們平時視若無睹、很少會特別去觀察到的色彩變化。分析環境色彩的組成,不同時間或情境產生的色彩差異,從主、次關係與加上「主觀色」後色彩的前後對比。最後運用在生活中,為使色彩與環境巧妙地融為一體,學生須思索如何搭配和諧的色彩,進而思索如何運用色彩在器物中,進而提升生活的品質。

 

教師課後省思

學生觀察生活中的色彩變化,用攝影紀錄感動的瞬間,本學期孝班參訪在地景點「十三目仔窯」,其餘二班記錄校園采風,拍下最美的景色。運用軟體擷取照片的色彩製作色票,分析色彩的主從關係,以及如何挑選合宜的主觀色融入環境色彩。簡化造型並運用前一堂課製作的「色票」選擇合宜的配色,為透明的愛心傘披上環境的外衣。

拍照是為了從微觀角度重新審視我們平時視若無睹、未曾特別去觀察「生活風景」的色彩變化。學生透過影像呈現多元風格:有人喜歡極簡風格,直接剪貼卡點西德;有人喜歡豐富的色調,以博士膜為基底,再上壓克力顏料做漸層或博士膜疊色;有人喜歡手繪風格,單純以壓克力顏料上色。技法因人而異,作品極具個人特色。雨傘完成後再回到原拍攝地點,檢視是否融入實際生活情境,透過與環境的對話達到和諧的效果。最後,學生發現光線透過博士膜,影子的色彩產生改變,而上壓克力的傘則有遮光的效果,為此感到新奇。

因為有對照組,作品表現差異明顯:社區組的學生作品多呈現人文特色;校園組的作品則以草木為主,主題重複性較高。課程結束後,忠班將雨傘倒吊在天花板燈架上做情境布置,可見美感已悄悄在學生心中萌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