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自己開一扇周哈里窗 | 美感教育

為自己開一扇周哈里窗

課程資訊
  • 學校:桃園市中壢區新街國民小學
  • 教師:張祖翎
  • 課堂:國語文,閱讀
Read More

課程簡介

第一部分:利用安妮報紙引入周哈裡窗概念,通過實例和簡單的圖示使學生理解周哈裡窗的四個區域。說明每個區域對自我認知和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撰寫時注意反思哪些是自己意識到的,哪些是自己沒有意識到的。

第二部分:通過自我評估和他人回饋來探索自身的開放區與盲點區。每位學生完成一份周哈里窗,內容包括自己認為自己屬於開放區、盲點區、隱私區和未知區的行為、態度或特徵。同學之間互相分享自己的撰寫結果,並給予彼此回饋。從小組成員那裡收集回饋意見,尤其關注盲點區。

第三部分:給學生一些時間思考和記錄學習成果,並提出未來的改進計畫。在本次活動中他們學到的內容以及自己在周哈里窗中拓展的區域。最後討論如何將周哈里窗的理念運用到日常工作或生活中,促進自我成長與團隊合作。

課程目標

  1. 提升自我意識與自我認知
  2. 拓展個人成長的潛力
  3. 促進心理健康與自我成長

教師課後省思

在進行周哈里窗的教學活動時,對學生的反應和學習過程進行觀察和反思對於改進教學策略至關重要。以下是教學過程中出現的觀察重點和反思:

  • 學生對周哈里窗概念的理解

觀察:大多數學生能夠理解周哈里窗的四個區域,並能夠在自我評估中區分開放區、盲點區、隱私區和未知區。少數學生可能會對某些區域(如盲點區或未知區)的定義感到困惑。

反思: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可以在引入概念時提供更多具體的實例,並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分享自己的理解,通過互動來澄清疑問。

  • 自我評估的深度

觀察:少部分學生能夠進行深入的自我評估,並能清楚地列出自己在四個區域的行為、態度和特徵,而多數學生則可能僅列舉出一些表面上的自我觀察,缺乏深度。

反思:這可能是因為學生對自我認知的反思不夠充分,或者對自己某些隱性行為不夠敏感。可以在活動前通過提問來幫助學生思考:在過去的合作中,有哪些行為可能是你沒有察覺到的?你覺得這些行為對團隊有什麼影響?

  •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周哈里窗的理解與應用情況不盡相同,這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調整教學方法。在今後的教學中,可以更加注重學生反思的深度與回饋的質量,並通過具體的情境創設來促進學生對自我和他人行為的全面理解。
張祖翎
桃園市新街國民小學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