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返鄉教學後,在課程中讓學生能透過課程的設計,有效地引導他們深入地認識地方產業及文化,一直是我很想實踐的課程設計;擁有台灣首座公立漆藝展覽館的豐原,在民國六、七十年代是台灣漆藝的重鎮,即便豐原地區的漆藝工業盛況不再,但因有漆藝館的設置,作為漆藝創新與再生的火車頭,希望身為豐原學子的在校生們,能對此有一定的認識及驕傲,具備自我文化認同的信念;再者,結合對自身姓名的再設計,希望應屆的畢業生能體驗漆器的亮麗精緻之美,也能藉由創作,帶著這份來自家鄉的特色進行祈福儀式,在備考的時節,向宇宙下訂單,為自己的未來,創作一份底氣,前行。
美感預期成果
期透過本課程讓學生對家鄉特色與在地文化資源有進一步的理解,並珍視城鄉的文化永續傳承。透過祈願卡的製作,以對自身的關心作為起點,擴及家鄉,乃至於本土文藝創作及傳承;過程中培養接納多元文化的涵養,不僅能尊重、更能欣賞差異,更能對不同創作媒材有基礎的鑑賞力。
教師課後省思
- 沒有固定教學空間,老師需跑班上課
在課程設計之初便考量到九年級課業吃重,有備考的壓力,且本校校舍空間吃緊,沒有固定的教學空間可使用,老師必須到班級教室上課,因此在課程的進程及操作的安排上,力求精簡;一開始上課的操作時間拿捏不妥當,主要在工具的收整及清理,調整用具使用方式及數量配置,盡量減少對該班環境、教具歸位的不良影響。
且部分實作課程,協商其他老師美術教室的使用權,讓教學順暢不少! - 漆&松節油味道的滯留
考量到漆有引發過敏的可能,材料上的選用使用較不易引發過敏的腰果漆,但施作過程中氣味問題很難避免,有些學生對於氣味較敏感者,可能引發不適。除需開窗,使教室保持在通風狀態,也因為安排在秋冬季節操作,減少在密閉的冷氣房施作漆工藝。而作品需晾曬48小時,需要妥善安置學生作品。錯開個班的進度,便可在有限的空間內或的較佳的成果,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進度不一致,教材及教學的流程掌握會有些許混亂,教師必須在進度的掌握上足夠清楚,才能在每一堂課呈現較好的成效。 - 作品的呈現
不想要作品流於為作而作,因此在教室內布置與考生相關的主題牆面,讓學生能更多重視創作心意。 - 調整教學方式,讓學生深化學習
將枯燥的知識學習是,調整成以小組Battle的形式進行知識攻防戰。學生在求勝心及相互比較下,能將在地文化做較為深刻地探究學習,其中一個班甚至採用Canva進行簡報共編後發表,效果更甚!
課程規劃
-
0{{(ke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