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到過日本旅遊的人一定會對其「紀念章文化」留下深刻印象,而這種觀光行銷的特殊方式因為日本人五十年的治理而成為台灣觀光文化中的一環 。課程活動經由理解紀念章的由來與其他國家紀念章設計理念、介紹迪化南北街商家、景點紀念章、特有的圖像設計理念與大稻埕的關聯。再藉由小實驗解構再重組大稻埕紀念章。最後由iPad蒐集校園景點照片及各類活動影像,分析民權紀念章刻製與分享。

向度分析
  • 美感認知
  • 工具思考
  • 公共關係

美感知能

1.兩個以上的物件擺在一起, 就會有構成的問題。
2.利用主從關係與畫面平衡能組合出有美感的版面。

美感預期成果

原教案期望學生持續理解「構成」中的主從關係與畫面平衡的重要,並學習到「比例」安排的應用,我覺得木炭與鹽巴混和比例很棒,但該小實驗不適合我,因此做了修正,希望將紀念章解構後能永不止息的探索和排列組合。

原教案是人孔蓋書票設計做為實作,為接續人孔蓋的議題和課程,但因為人孔蓋樣式在筆者學區內不多,學生較不易有直接感受,故希望能認識大稻埕,了解自己的所在環境,結合文化與創意,進而與世界藝術接軌為主軸,選擇同樣是屬於版畫類的紀念章刻製取代。

新教案中未出去踏查是因為紀念章分布較為零散,故以投影片和小實驗方式和七年級學生互動,又學生對學校各類活動記事上不解,希望他們能藉由觀察校園特色景點,影像拍攝蒐集完成紀念章開始對環境有感,並能產生「構成」及「比例」的構面思考,加深學生對環境的美感覺察。

教師課後省思

課程延伸與改善
經過上學期的美感教育洗禮,大部分的學生已經能熟悉上課的流程,對於構成比例的認識及製作紀念章,需再多給予練習嘗試的機會,尤其刻製部分,平面轉立體及版面分布。
第四堂課中「認識大稻埕紀念章構面組合及觀察技巧 ﹕圖文主要哪些比例應用 ?」大稻埕紀行紀念章的分析,藉由大稻埕紀念章圖文配置歸納出構成及比例的構面,嘗試轉化應用於「權園方寸有意思」民權校園紀念章的設計,提升對學校的認同感,未來可考慮紀念章中的符碼可蒐集整理成LOGO,運用於校園活動邀請函、紀念衫等。實際踏查,讓學生透過拓集對環境有感外,也能使其與生活連結,加深學生對環境的美感覺察。學習內容與進度調整﹕增加設計圖繪製的時間,幫助學生更順利達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