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敲染 | 美感教育

植物敲染

課程資訊
  • 學校:臺中市龍井區龍海國民小學
  • 教師:張幸萍
  • 課堂:綜合彈性
Read More

課程簡介

本課程以六年級綜合課程翰林版本「美感藝言堂」為基礎,結合《安妮新聞》夏日特刊「植物獵人」與第二版「植物方舟」內容,自編藝術教材,設計以「植物」為主題的多元學習體驗。課程融入色彩、質感、比例與構成等美感元素,並搭配多種媒材,結合國語、數學與資訊等科目,引導學生從多角度觀察與理解事物,提升觀察力與美感素養。

課程強調結合生活經驗,讓學生以自身感官體驗美、創造美,營造沈浸式閱讀與體驗式學習環境。學生將透過植物拓染技術,製作專屬帆布袋,進行個性化創作,感受美感在生活中的實踐價值。課程設計注重激發創造力,幫助學生開啟五感,探索獨一無二的美感經驗,並藉由使用 padlet 平台分享創作成果,促進同儕交流與反思,達成美感教育與跨領域學習的目標。

課程目標

  • 國-1-Ⅲ-4   學生能運用 canva、padlet 仔細聆聽課程內容與他人作品。
  • 藝-E6-A1 學生能夠過參與植物敲染活動,探索生活中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 問題與對策
  1. 拓染聲音過大,可能會影響其他班級上課
    課程中已用墊布或軟墊減少槌擊時的噪音,未來將課程移至戶外空間或隔音較好的專用教室進行,避免影響其他班級。
  2. 使多肉植物與左手香等厚實植物不適合
    在課前指導學生選擇適合的植物,例如葉片較薄且富含顏料的種類,如芭蕉葉或九重葛,並提供範例作品,展示哪些植物效果最佳。
  3. 錘子使用不當
    因學生接觸槌子這個媒材的機會較少,因此課程開始前增加安全操作示範,學習錘子的正確使用方式,給予每位學生適應時間,透過練習提升掌握技術的熟練度。
  4. 對葉綠素及染料媒的相關知識不足
    增加課程理論部分,簡單介紹葉綠素的結構及其與美感呈現的關聯,提供明礬等染料媒的化學特性和實際應用說明,讓學生更了解槌拓染的原理。
  • 未來的教學
  1. 規劃提升跨學科結合
    結合自然與科學課程深入探討植物的結構與化學特性,增強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加入藝術創作與國語寫作活動,讓學生記錄創作過程並分享心得。
  2. 多元化作品呈現
    除帆布袋外,鼓勵學生進行更具創意的作品設計,例如服裝、抱枕套等,增加課程的趣味性,或是舉辦走秀成果展覽或比賽,讓學習更加多元。
張幸萍
臺中市龍井區龍海國民小學

Read More
其他美感課程

文章標題